“学校减负、家长增负” 怪圈里的石家庄教育培训市场

27.11.2015  21:59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王思达

【阅读提示】

孩子玩得太少,是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今年10月中旬,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消除 “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

与此同时,背着越来越重的书包,往返于家庭—学校—“培训班”之间的“三段式”生活,却日渐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甚至是一些城镇学生的常态,很多家长一边感叹 “很多中国孩子甚至还没踏进校门,高考就抢走了他们玩耍的时间”,一边却又不给孩子 “报个班儿”就不放心。

夹在“学校减负、家长增负”怪圈里的教育培训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越来越多“班儿”的出现,仅仅是因为一根“高考指挥棒”和一群望子成龙心切的“虎妈狼爸”?教育培训产业大行其道的今天,公立教育和培训教育又应该怎样衔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探访了石家庄教育培训市场。

八成孩子“报班儿”,课外教育培训早已升级成为一种产业

自从升到四年级以来,在石家庄金马小学读书的童童和小圆突然感到“学习压力比以前大了很多”。

事实上,突然增大的学习压力并不主要来自学校,而是来自他们的课外补习。每周有三个晚上,两个孩子吃完饭就得赶紧赶往课外辅导机构补习英语和奥数,每晚两个小时。

在家还得写学校和补习班的作业,有时候写不完,第二天早上还得早点起床继续写。”童童说自己写字写得慢,每天都得花两三个小时才能把作业写完——偶尔作业少时,家长还会要求他练书法。

写作业、‘上班儿’,每天还得练一个半小时的钢琴,周末还有其他的兴趣班,哪有时间玩啊。”课业成绩略好的小圆告诉记者。

面对孩子的“诉苦”,家长表示“心疼却也无可奈何”。“四年级以前孩子比较小,就没有报这么多,四年级以后可不行了,现在竞争多激烈啊,以后还要面临升学的压力,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啊。”童童的母亲徐女士感叹。

在童童和小圆学奥数、英语的那家培训机构,一位姓刘的老师告诉记者,由于学生在小升初、中高考中面临很激烈的竞争,相当多家长会选择送孩子补课。“虽然近一两年石家庄的小升初、中考政策有所变化,但家长给孩子‘报班儿’的趋势并没有改变,目前来看,小一点的孩子还是以兴趣特长类型的培训课程为主,四年级以上尤其是毕业班报的主要是课业辅导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