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再公布22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 消防安全为何屡被漠视

15.09.2014  10:03

近日,在河北省油脂储备库,消防人员在检查消火栓压力。 王 博摄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王 博

    近日,我省公安消防部门公布第二批共22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群众经常出入的大型医院、知名酒店、通信公司等赫然在列。而就在7月中旬,我省公布了首批11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名单。

    按照公安部在全国组织开展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时间表,专项行动已进入整治攻坚期。在我省公安消防部门为期三个多月的彻底排查中,由各级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达249家,已整改销案102家。9月2日至6日,记者跟随公安消防部门公布的第二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进行走访时发现,虽然火灾隐患表现多样,但归结起来,主要由非法挤占消防通道、建筑私改乱建、消防设施维修保养不足等三个共性原因造成,这也是下一步攻坚整治中需要重点解决的环节。

     侥幸心理让生命通道“堵塞

    当地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每天门诊量达3500多人, 衡水 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是衡水市人员最为密集的一个场所,却存在着重大火灾隐患。

    9月2日中午,虽然下着小雨,但2号病房楼和3号病房楼之间的一片工地上却依然忙碌,十几名工人正在拆除这里的一排临时建筑。

    这是一排紧贴着3号楼建的小平房,由于有了这个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建筑,11层高的2号楼和3号楼之间的距离只剩下不到5米。

    “高层建筑之间至少要保持9米的直线距离,不然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进入。”衡水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监督检查指导科副科长李继光介绍,高层扑火的空间距离必须要达到大型救援装备的转弯半径。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保卫处处长贺延旭解释说:“这处临建当初建设时,周边还没有规划建设高层建筑,2号楼建成后,医院苦于病房紧张,一直舍不得拆。”他介绍,近几年,由于门诊量不断增加,医院见缝插针地建了不少临时建筑,挤占了消防通道的空间。

    由于大多地处寸土寸金的闹市区,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型场所往往受到空间制约,有些地方便“铤而走险”,把消防通道变成办公或卖场的一部分。如此挤占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不仅消防车辆装备进不来,困在火场里的群众也逃不出去。

    位于沧州献县县城一条主干道上的中天商城,是当地较大的一家购物场所。9月3日下午,商场里熙熙攘攘。

    “前不久,这里还摆满了摊位,堆放着很多货物。”在商场2楼东南角的疏散楼梯间,献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郭靖山对记者说:“商场想方设法扩大营业面积,疏散楼梯间变成售货区,留下重大火灾隐患。

    一旦发生火灾,疏散楼梯间就是“生命通道”,必须随时保持畅通。

    记者看到,疏散楼梯间的窗户上有几颗螺丝残留着,是刚刚施工完的样子。原来,出于防盗考虑,二层至四层疏散楼梯间的窗口上一直装有防盗网,但这一设置却挡住了顾客的逃生路。

    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经县政府督办,一个月之内,该商场已基本完成了整改。

    记者大致梳理发现,在日前我省公安消防部门公布的22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中,有8家单位存在消防通道被堵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