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大事和青春期孩子商量商量

30.07.2014  11:41

12岁前爸妈的话是金子,12岁后再唠叨那就是垃圾

 主讲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李玫瑾

上周六,燕赵讲坛又迎来一位重量级嘉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李玫瑾。这是她继2010年后第二次做客燕赵讲坛。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她教给家长如何进行“成长中的心理抚养”。李玫瑾告诉家长,到了青春期,孩子们的生理、心理都会发生变化,家长必须调整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加出色。

青春期是教育最佳时段

人从生理上讲一生有十个时期。成年阶段只有四个时期;而从人出生到十八岁,却会经历幼年期、青春期等六个时期,占据了人生的十分之六。时期越多变化就越多,18岁之前,人的可塑性最强,而6岁之前和12岁到18岁的青春期,就是教育的最佳时间。

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在心理学上重点是指一个人性器官功能的发育成熟。那么,青春期心里的与性有关的心理发育是在12岁之后,这个时期被一些心理学家称为心里的危险期,也有人把他称为第二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往往是3岁之前,有的时候是1岁之前。第二反抗期就是青春期。我还给出第三个定义,就是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也就是说,人在青春期的时候,还会有些变化。

少年人为赋新词强说愁

青春期孩子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身高带来的生理变化。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在青春期的过程当中,要经过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在这一生当中,最自私的时候基本就在青春期。因为他要成熟,所以他要思考“我是谁,我要干什么”,然后“我觉得这事你们不要管我了,我自己想干嘛就干嘛”。所以,许多父母感觉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不听话了。

其次,他不能区分自己的思想和别人的思想。我们到了成熟的时候,基本知道大家会有不同的想法,大致有哪些想法。但是在中学,这些孩子们面临的问题基本相同:学习会不会、怎样面对老师、怎么对付家长。所以孩子们往往有共同的语言。这种共同语言是什么呢?就是“我这么想的话,你们应该明白”。所以,他们看似长大了,其实心理上很幼稚、很单纯,思想非常简单,他不能区分自己和别人的思想。

他们还爱预料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比如,这个孩子想离家出走,他就想自己要是走了爸妈会怎么样,然后老师怎么样,有时候他的预料还是对的,但他还是会故意那样做。

有时候,他们总认为自己的感受与众不同,也可以叫多愁善感,认为自己有诸多的不幸。著名词人辛弃疾有一句名言,叫“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德国有一个很著名的小说叫《少年维特的烦恼》,所以,从文学作品看出来,人在这个阶段是很容易出现多愁善感一些东西的。有很多青春期成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往往有很广泛的读者,这个读者全是青少年,为什么呢?因为他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而且其中尤其是诉愁的这种作品,可能更能得到孩子们的响应。

一定要给孩子留足面子

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这个独立意识表现在哪儿呢?有一个老师曾经这么总结:如果孩子下学回来,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妈妈,今天我考了多少多少分;妈妈,我饿了”,这肯定是小学生。中学生是什么样呢?“”、“”、“走吧”,然后进他那屋,把门一关。中间家长想进去,必须敲门,不敲门别进去。所以他要争夺更多的自主权。

第二个是自尊心增强。小孩儿也有自尊心,但因为他依赖你,所以有时候你装生气,他还得收回自尊心,然后慢慢地靠近你。但是在中学里就不这样了。如果因为一件事说了他了,你不理他,他有时候也不理你,他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尤其是不能小瞧他。在这个阶段,他的自尊心已经非常重要了。父母有时候就说了,你永远都是我的孩子,我就该管你。如果12岁之后你还是用那种原来的方式管他,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他在变化,他要一份尊严,虽然他还没有具体尊严的资本,但是你也得给他面子,否则的话就很难进行下一步的教育。

第三点是逆反心理的出现。逆反心理是什么现象呢?就是家长能说的话,对他来讲已经没什么新话了,他也不再相信“你不能怎么怎么样、你得听老师的话”等警告和威胁性的话了,实际上这些话都是命令式,他还会对熟悉的教育和宣传表现出怀疑和不满,然后探索自己的信仰,这个时候他会出现一些固执、任性、对峙甚至出走的行为。

还有个问题叫同伴影响力的上升。如果一个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同性别的伙伴,他的社会性发展就有问题。社会性发展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他没有人的资源,没有同伴的资源。这种孩子一般有两种表现,一是特别爱学习,根本不跟人交往,就喜欢一本书;还有一种不会跟人交往,也不敢跟人交往,只有一个人蔫蔫地待着。前者内心的力量很强大,但是他以后社会性发展仍然有点问题,而后一种人则很容易出现变态的问题。

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

12岁之前,家长可以用命令式,12岁之后,就要把要求命令改成商量的口气。12岁之前爸爸妈妈的话和唠叨那都是金子,12岁之后再唠叨那就是垃圾。所以,12岁之后,家长一定要调整教育方式,要把话收一收,唠叨只能让孩子远离你。

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同事或朋友,尊重待之,同时,让他参与家中的大事,帮助分忧和分责。这是一个孩子成熟的重要表现。我认为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让他做家里的事。比如每天扫地,或者把桌面收拾干净,把桌子擦干净,总而言之家里有些事一定要分工给他,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家是个整体,大人做大人的事,小孩儿做小孩儿的事,不能所有的事都家长做。那么到初中这个阶段就更为重要了,家里哪怕买个冰箱买个电视,你也要把孩子叫过来,一起商量买什么样的电视冰箱,不要觉得这种事家长处理就行了。

有的家长经常说这话,你只要把学习弄好了,其他事什么都不要管。这样的教育是非常糟糕的,这种孩子大了以后是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而且他到单位以后,会让人很讨厌。所以我觉得在青春期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分担家庭的事情,了解社会的一些问题。

家长要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当中发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意识,就是孩子的表现往往就是你的一个反射,也叫折射。我认为,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关系,一定要调整大人,而不是简单的命令孩子改变。当一个孩子真的跟你犯浑的时候,你不要跟他争吵,你要保持尊严的话,就盯着他看一会儿,然后扭头走开。过后他就知道,他以后不会这么肆无忌惮跟你喊。如果他跟你喊的时候,你也跟他喊,以后他还会这样跟你喊叫。

要给孩子信任,而且,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而骄傲。通过你的肯定,让他明白这些东西的重要,因为人在成长过程当中,真正走向社会,你会发现,我们在学校数学学的再好,在社会当中用的机会也不多,但是有眼力劲儿,待人宽容、善良,不计较,厚道,这些东西往往会让你有很多的收益。

健康、情义、法律

给孩子讲清楚

在孩子长大过程当中,家长一定要把人生当中的几件大事告诉他。可以经常跟孩子聊聊天、谈一些问题,聊聊人活着这一辈子什么东西最重要。

其实重要的东西很多,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想活着第一点就是要健康,要珍惜生命。除了我们吃好的食物、吸好的空气、喝好的水之外,还要远离不健康的诱惑,比如毒品,比如上网吧玩通宵等。这些成瘾的行为,都是对孩子们的健康极为不利的。

家长还要告诉孩子,人活得要有情有义。家人之间彼此相爱,如果有什么问题,要大家一起来面对。所以要让孩子知道,要听爸爸妈妈的话,这个世界上真的爱他、帮他的就是爸爸妈妈。其次在生活当中,要选择好人,然后跟他做朋友。因为好人会使你受益,你也会帮助别人,这就叫活得有情有义。此外还要告诉孩子,人这一辈子要有底线,就是做法律允许做的事情,长大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懂法,违法的事情千万不要碰。

如果把健康、情义和法律这三个问题讲清楚,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顺顺当当地成长,将来离开了父母,也会成为社会的栋梁。

“把紫禁城完整地

交给下一个600年”

周六去听听专家怎么讲

本报讯(记者 崔虹 通讯员 武玥)本周六上午9时,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将做客燕赵讲坛,为大家带来一场题为《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讲座,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去免费聆听。

单霁翔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被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文化遗产·思行文丛》、《平安故宫·思行文丛·壬辰集》等十余部专著,并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早在1980─1984年赴日本留学期间,开始从事关于历史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2012年1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故宫博物院具有极为特殊的文化身份,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资源。此次做客燕赵讲坛,单霁翔将告诉市民故宫博物院拥有三大文化资源,面对未来,故宫博物院的三大目标: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实施“平安工程”,确保故宫平安、实现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等。

燕赵讲坛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河北移动石家庄分公司联合主办,公益讲座,免票入场。讲座地点:河北省艺术中心音乐厅。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