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69家村镇97%贷款资金投向农户和小微企业

15.06.2016  05:49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王巍)近年来,我省村镇银行快速发展,结合本地特点形成了服务小微“三农”的发展模式,发展态势良好。基于村镇银行有限持牌经营的特点,现阶段,传统的存贷汇业务+物理网点模式仍是其主要的服务方式。通过开通网银、手机银行、自助终端、微信等服务平台,向下延伸服务触角,建立多层次服务网络,村镇银行为当地以及偏远地区群众提供了基础性金融服务。截至今年4月末,全省共设立村镇银行69家,分支机构93家。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62亿元,其中97%的资金投向当地农户和小微企业,其中有25家村镇银行投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贷款占比达到100%。这是记者日前从河北银监局获悉的。

除了以传统服务模式,打牢村镇银行发展根基之外,我省的村镇银行还采取了银政合作模式,提升村镇银行服务渗透力。一是搭建平台,支农助小,扩大社会影响力。村镇银行积极与县(市)乡镇政府、工商、工信、税务等部门合作,全面了解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借力地方政府与地方产业发展相融合,赢得客户,创造收益,实现共赢。二是用活政策,支持“双创”,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把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融入市场、做大规模的重要抓手,细分市场与客户群体,研发适合“双创”的金融产品,有效提高产品的市场契合度和客户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部分村镇银行抓好用好财政贴息贷款政策,推出农户贷款“零成本”计划,大大降低了农村青年创业成本,得到当地广大农民一致好评。三是主动作为,精准扶贫,打造特色扶贫模式。积极探索助力政府采用企业拉动、能人带动、合力撬动、多方推动等方式,创建金融扶贫示范村和示范园等实现精准扶贫。其中,蔚县银泰村镇银行“扶贫再担保资金+信贷资金”的做法收效显著,扶贫模式得以在全省推广。

与此同时,我省的村镇银行也积极创新发展模式,以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契合度。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形势下,省内村镇银行积极转变传统需求侧模式,专注特色,提高产融对接契合度,不断优化服务产品,通过“银行+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产业链、“银行+合作社+企业+农户”“银行+保险公司”“互联网+自助银行+实体经济”等融资手段,推出创新型服务模式和系列信贷产品,有效地解决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且适应当地农村市场发展的经营模式,既填补农村金融空白,也为自身带来了快速成长机遇。

据介绍,河北银监局也正在着力提升村镇银行公司治理规范化水平。一是组建流程规范化,把好准入关。印发《关于规范村镇银行组建工作流程的通知》,优化规划申请、筹建等准入审批流程,突出重点审核环节,强化审慎合规监管,从源头督促建立规范化的公司治理机制。截至4月末,全省已设立村镇银行69家,备案核准的17家,资产总额274.63亿元,同比增长33%,已实现全省11个设区市全覆盖。二是公司治理常规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印发了《关于促进河北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主发起行持股比例在15%-51%之间”,稳步提高民间资本持股比例,实现村镇银行股权制衡。定期组织开展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有效性检查与评价,推动村镇银行建立简洁高效的法人治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三是联动监管制度化,构建长效机制。加强监管部门纵向监管联动,确保监管要求能有效上传下达;建立河北省村镇银行合作组织联盟和主发起行高管会议、联动监管会谈等横向联动监管模式,构建主发起行所在地监管部门、村镇银行所在地监管部门、主发起行、村镇银行“双线监管、四方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监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