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二十多代 无德不得从医

21.08.2014  12:26

家传二十多代 无德不得从医 邯郸大名府金滩镇张家,医术世代相传,受益者无数

■张家祖上所创的药铺“瑞仁堂”。

燕赵“”文化系列报道(3)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中华上下五千年,杏林春暖,名医辈出,无不是靠医德立世。大名府金滩镇张氏家族自明朝起家,先祖以商、医为基,号“瑞仁堂”,在当地享誉盛名,后家道起伏,行医的血脉未断,传至张景淼在石家庄坐诊,已是第二十多代,靠的都是“无德不得从医,诊疑不得处药”的祖训。

文/本报记者 孟醒石 通讯员 戴佳瑶 冯宏伟 图/张景淼

穷人吃药 富人拿钱

昨日,在石家庄桥西区一家诊所,张景淼医生给记者讲述了他的家史。

邯郸大名府金滩镇,乃卫河东岸漕粮集运地,商贾云集。张家世代居住于此,从普通的农民,靠贩卖粮食起家,后发展为商、医两业,建起“瑞仁堂”老字号。“祖上有个规矩,穷人吃药,富人拿钱。”张景淼说,穷人来看病,如果没有钱,祖上就免费给他们看;而富人来看病,该收多少就收多少,一点不会便宜。也就是说,把从富人那里赚来的钱,用到救济穷人身上。穷人和富人同时来看病一视同仁,谁的病情紧急就给谁先看病。

张家祖辈信奉“忍让谦和,诚意待人,勤俭持家,扶危济困,为民造福”的信条。经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医要做到“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谨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意思是说,做医生的,要把病人的烦恼,当做自己的烦恼一样,时刻谨记要不避忌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不能产生推托和摆架子的想法。

张家逐渐越来越有声望,老百姓送了一块大匾“惠恰桑梓”。

数百年来,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张家的医术却流传下来。高祖张起林夫妇被称为“良医”,“无德不得从医,诊疑不得处药”的家训就是他创立的。

张景淼的祖父张凤海参加抗美援朝回来后,被安排到峰峰矿区工作,医术很高。张景淼的父亲张忠文是一名公安干警,痴迷学医,并获得了行医资格,终年义诊,还经常教导张景淼:“医者要有佛心禅意,行医要多行仁爱之心。人之生病,已苦不堪言,若图其财物,良心怎安。

1976年张景淼出生在金滩镇。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指导他读医书、识别草药。张景淼中学毕业后,进了医校。祖父将家里的秘方,送到他手中说道:“一定不要忘了‘无德不得从医,诊疑不得处药’的祖训,学医苦要专,行医德为先啊!”1994年,张景淼毕业后,在金滩镇挂起了“瑞康诊所”的牌子。2005年,石家庄一个医校的同学,鼓励张景淼来石家庄发展,于是他来到了石家庄,在桥西区一家诊所任负责人,谨遵祖训行医,使他很快站住了脚,事业越来越好。

专家观点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绍本:

好家风家教是身边的教科书

河北江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省会高端住宅开发商,其在山前大道开发的西山一号项目以打造“百年别墅,文明世家”为己任。本报联合西山一号项目推出的燕赵“”文化系列报道,此前已经连续刊发了两期,引起强烈反响,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中引发热议,同时也引起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赢得了好评。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绍本说,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几个方面,除了被称为国学的书籍外,还包括人们生活中经常挂在嘴边的、约定俗成的一些规范性的东西,包括家庭中长辈教育子女,或祖辈传承下来的一些具体的行为标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家风家教。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但是不外乎是“仁义礼智信”这些方面,代代相传。

刘绍本说,他一直在关注着燕赵晚报联合西山一号项目推出的这一系列家文化的报道。在报纸上,他看到了很多过去被遗忘的事情,比如爱国爱家乡、尊老敬贤、献身石家庄工业建设、读书立世等细节,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把良好的家风家训家教汇集起来就是我们身旁的教科书,汇集了鼓舞人的正能量,非常好。

编辑: 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