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县万家民企唱响转型发展主旋律

07.06.2014  06:42

政策利好激活内动力 龙头带动打造新引擎
宣化县万家民企唱响转型发展主旋律

      将招商引资在干部年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提高到50%,实行“一票否决”;1-4月新增注册民企86家,同比增长50.8%;总投资51.53亿元的河北伊诺光学高新技术区域特色基地、邯郸华信实业农产品交易中心、河北宣化正邦农牧发展总部基地等5个新开工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0.2亿元……今年以来,宣化县以全民创业、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引爆点,在强化宣传发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强扶壮骨干龙头方面发力提升,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民营经济发展好局面。截至4月底,全县1.05万家民营单位,实现增加值29.38亿元,同比增长18%,上缴税金1.7亿元,增长22%,吸引从业人员6.32万人,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硬支撑。
      对症下药走活县域经济转型路。宣化县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带来的发展压力,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破解“矿业经济一业独大、新型产业发育不足”难题的突破口,举全县之力打响了一场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的攻坚战。年初召开了该县史上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全民创业暨招商引资动员会,将责任目标分解到乡镇、部门和单位,把招商引资在党员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年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高到50%,实行“一票否决”。对400余名来自招商引资和创业一线的基层干部开展专题培训,浓缩招商引资新理念、新模式及方法技巧等的“十大招法”成为一线干部的“招商经”和“创业诀”。
      利好政策激活民营主体内动力。制定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的“高含金量”财政扶持政策,对年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民企,按其当年新增地方税收财政留成部分的10%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鼓励民间资本成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资本金,提高单笔贷款额度。发挥小额农户信用担保中心的服务平台作用,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担保贷款。
      争取成都中成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落户宣化县,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拍卖等融资服务机构。积极为中小型、科技型民企搭建孵化平台,引进了东山园区总投资7.1亿元的市科技局高端企业孵化器和新东亚IT数码港项目,为入驻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全方位服务。推行1名县级领导和1个县直部门包联1家重点骨干民企的“2+1”包联机制,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提供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共为企业协调金融贷款1.3亿元,解决生产经营、人才引进、市场对接等方面问题50多个。
      龙头带动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一连串利好政策带来的是民营经济“井喷式”发展,仅今年前4个月,全县就新增注册民企86家,个体工商户185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0.8%和4%。总投资51.53亿元的河北伊诺光学高新技术区域特色基地、邯郸华信实业农产品交易中心、河北宣化正邦农牧发展总部基地、宣化中电投风光互补等5个新开工项目,征地补偿、平整土地、基建施工、采购设备等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中,目前已完成投资10.4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动高新技术、新型能源、农产品物流、现代养殖等绿色环保产业集群式发展。总投资230亿元的京北国际健康产业集群项目,在5·18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上正式签约,计划在洋河新城投资100亿元进行城市一级开发,在王家湾乡投资30亿元种植5000亩油料牡丹,投资100亿元发展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加工制造业,成为探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手笔和亮点项目。宣化县工业物流中心、科尔沁冷链物流、中油金鸿分布式能源站、柏林寺生态旅游开发等20余个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重点项目纷纷签约、前期筹备和开工建设,民营经济唱响了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扩模升级、绿色崛起的主旋律。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