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铸自强不息审计魂——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塑造新时期审计人形象

17.09.2014  13:58

                                       
        实现中国梦,自信是支撑,唤起国人的文化自信,是实现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经济执法部门,更应该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一、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要求,审计人要学而珍惜。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一个失去民族文化的民族就没有了生命力。十八大后,中央对“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频频发声,孔子学堂、女德班、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形式载体纷纷出现。作为新时期审计人更要倍加珍惜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审计人要学而用之。比如“孝”,孝为众德之本,大道之基,行孝者受人尊敬,聚人气,朋友越来越多;行孝者知道感恩,感恩社会,感恩他人;行孝者知道满足,不浮夸,不急躁,心态平和;行孝者知道回报,工作踏实,道路越走越宽。比如“忠”,忠者,德之正也,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勤勉尽责,其意义就是忠,忠于党、国家、人民,忠于法律、事业,坚持依法审计不动摇,坚持原则面前不弯腰,困难面前不屈服,敢于碰硬较真,忠诚履行职责,为国家的良政善治做好服务。再比如“礼”,礼者,敬而已矣,有礼之人,为人真诚,不骄不躁,做事谦虚谨慎,待人接物诚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中要求的正直坦诚,延伸到审计工作就是注重形象,文明审计。
        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防腐拒变的根基,审计人要学而坚持。廉,《诫子书》中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廉洁是一个人的立业之本,在物欲横流、名利至上的环境下,我们如何能经得起诱惑,保得住“干净”尤为重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加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真正引导好审计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把清廉、清正、清白的行为体现在审计实践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讲廉离不开“义”,义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倡导“义”,就是坚持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新时期审计人作为社会建设的参与者要有大义,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纪,洁身自好,修身养性,宣扬“正能量”。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道德操守,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中国梦”是“个人梦”和“家庭梦”的承载与汇集,只有家庭环境和谐幸福,个人工作才能顺利舒心,社会大环境才能更和谐,朱子治家格言提到:“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我们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扮演好家庭角色,孝敬父母,尽到本分,夫妻之间相扶相持,做好防腐拒变的“监督员”,努力营造“文化家庭”“和谐家庭”,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