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要促发展:承德市围场县审计局局长 那树兴 ——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服务

21.08.2015  09:37

 

  审计监督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要部分,是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手段。
  一、准确定位职责,提高服务发展水平
  从微观来讲,审计是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从宏观来讲,审计重在发挥维护财经秩序、促进依法行政、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廉政建设四大职能。从现实看,审计工作面临“四个更加” 的特殊要求。一是作用更加突出。纵观我国审计发展历史,审计职能作用一直处在变化发展中。从对象范围上看,审计从最初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税收财务物价三大检查为主的财政监督,到以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为重点的监督财政,到监督权力行使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再到对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和重大公共资金的跟踪审计等;从结果利用上看,审计从最初只向被审计单位及有关部门报告的封闭运行,到法定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到向全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再到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从职能定位上看,审计由“监督经济活动运行”相对单一的层次,发展到了“免疫系统”论中“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较高层次。审计的对象范围,结果利用和职能定位的发展变化,表明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二是任务更加繁重。近年来,审计署提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新要求。随着财政收支幅度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成倍增加,领导干部履职范围越来越广。面对审计工作的新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好职责,确立大思路、重点再突出、资源再整合、程序再规范、成果再提升,才能用好有限的审计力量,不断提高监督服务水平。三是社会更加关注。随着审计作用的不断发挥,特别是审计结果的逐步公开,审计工作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社会关注审计,我们同样要关注社会,关注党委、政府的要求,关注群众的期盼,这既是审计的服务对象所决定,也是宏观大局意识的体现。四是,风险更加凸显。作为审计机关,尤其要看到能力不足和廉洁从政的两大风险。解决能力不足风险,就是要加强学习实践,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宏观判断意识,做到查得出问题,抓得住要害,提得出建议;防范廉政风险,就是要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坚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自觉抵御外界的各种诱惑,做到行得正,站得直,走得稳。
  二、突出审计重点,增强服务发展成效
  增强宏观意识,重在树立大局意识,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一是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与执行审计,在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中有所作为。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以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加强县级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和乡镇财政决算审计,维护财政安全,促进依法民主科学理财。二是加强民生资金审计,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有所作为。围绕民生项目的推进,加强对就业、扶贫、教育及文化体育等专项资金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推动各项资金合理有效使用,真正发挥民生资金的惠民作用。三是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在提高国家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中有所作为。围绕交通建设、城镇保障房、园区建设、农村水利、小城镇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适时开展跟进审计,积极开展特定事项的专项审计调查,督促相关单位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促进提高投资效益。四是加强资源环保审计,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所作为。以促进节约和保护资源为目标,将审计范围从土地资源和水环境审计扩展到如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检查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项目建设运营情况。五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在监督权力运行中有所作为。认真贯彻上级文件规定,紧紧围绕“经济”和“责任”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和评价,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和监督情况,关注领导干部促进本地区本部门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情况。要积极推行领导干部绩效审计,把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的原则,突出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过程和效果的评价,突出对大额资金使用合规性和效益型评价,突出对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事项的评价,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可用、好用、管用,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为改善全县经济发展环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