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干部谈执行力——李爱国:锤炼过硬作风 努力打造一支执行力强的审计团队

13.08.2015  10:51

 

  “执行力就是从自我做起,千方百计地把既定目标按规矩变成成果”,这是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做好新常态下审计工作的关键所在和根本要求。执行力源于硬作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赋予了审计工作新的职能,责任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稳增长和“五个围绕”跟踪审计工作,要求我们审计机关围绕中心,依法审计,实事求是,服务大局,锤炼“严、实、细、快、新”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执行力,敢于担责,真抓实干,发挥好审计监督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要从严。坚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首先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职责使命,忠诚于党的审计事业,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在服务大局中找准位置,提升服务本领。要结合审计岗位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时俱进地掌握法规政策、审计理论和实战技能,成为财政、金融、工程、法律、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真正做到以学习促进工作,以工作推动学习。其次,按照“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切实做到监督不缺位,履职不越位,用权不错位,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工作中,要加强机关各类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贯彻整个审计过程的内控制度,加强对审计干部的行为约束,做到事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再次要清正廉洁,勤于自省,慎独慎微,自觉严守党纪国法,时刻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自觉用党章和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 “八不准”审计纪律,作遵纪守法的干净人。要自觉接受监督,公开执法程序,公开审计结果,切实做到“阳光审计”。

  二要从实。要坚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一是从实际出发谋划审计工作,年度审计计划要结合上级机关的项目任务,结合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特别要关注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审计项目。要加强审前调查,把困难想足,把问题想细,把方案做实,抓住审计重点,科学调配审计资源。二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深入钻研,吃透情况,找准问题的症结和工作切入点,关注要点要害,讲究方式方法,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和细节,抽丝剥茧,增强发现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的敏感度。要有“敢于碰硬”的勇气、底气,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受得了委屈、顶得住压力、经得起诱惑,锲而不舍,一查到底,查深查透,不遮掩、不护短、不偏见,实事求是地揭示问题,一针见血地痛击时弊,毫不手软地打“虎”拍“蝇”,真正发挥审计在查处大案要案中的“利剑”作用。三是善于执行,狠抓落实。不管是党委、政府交办的事项,还是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任务,都要在规定的时限内,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拒绝理由,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说了就干,干就干好,以积极地心态去工作,真正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

  三要从细。严谨细致是审计工作的一大特点。使人疲倦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细节决定成败,深度出精彩。提高执行力要树立一种严谨、细致的作风,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审计目标。审计是以查帐为手段,检查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体现在会计帐簿上,违法违规问题隐藏其中,不经过严谨细致的查证分析,就不会发现疑点和问题。在审计过程中,要善于从宏观着眼,又要能够从微观入手,把每项工作都细化为看得见、摸得着、能量化、可操作,追求卓越,力求完美。要睁大火眼金睛,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放过蛛丝马迹,抓住线索,一追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四要从快。要养成“马上办”的工作习惯,雷厉风行、立说立行,言必行,行必果。对县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决策了的事,要义无反顾地去执行,努力营造“立即研究、立即部署、立即办理、立即完成”的工作氛围。从快不是盲动,是按程序的快,是有质量的快,是有效果的快。一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工作前期准备非常必要,要注重加强审前调查,细化审计方案,科学合理配置审计力量,严格控制时间节点。要主动研究工作,切实养成项目实施前研究透、项目实施时精确审、项目完成前不遗漏、项目完成后立即完成报告撰写的工作习惯。二是整合资源,协同作战,互相支持,通力合作,紧密沟通,形成团结协作的强大合力;三是一环紧扣一环,加强对审计项目质量的跟踪检查,强化审计现场管理,建立健全审计项目考核和后评估制度,定期总结分析,使审计项目质量提高,审计时间缩短,审计效率提高。

  五要从新。创新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动力源泉。经济新常态下,审计机关要树立创新精神,善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突破,高质量的完成审计任务。一是创新审计理念,更加注重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和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要打破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微观上查错纠弊的藩篱,跳出账本搞审计,实现由审账到审事、审人转变;要在常规审计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村级审计、编制管理审计的路径;要更加注重绩效审计和审计成果的运用,由揭示问题向完善机制、堵塞漏洞、促进整改、防范风险转变。二是创新审计方式。不拘泥固有的“势力范围”,而是向实战化、机动化大兵团协同作战转变,运用“上下审”、交叉审、扁平化管理等有效方式,从全局出发,加强审计工作整合力度,努力实现审计人力资源优化组合,形成拳头。三是创新审计方法。要探索建立针对不同项目、不同类型和不同要求的审计工作方法,大力推行数字化审计,提高科技装备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更多地利用大数据,提高审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