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发现: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28.07.2017  14:32

        十八大以来,自上而下越来越关注村级基层组织,审计机关责无旁怠,将监督触角延伸到了村级两委,近年来有序开展了村级财务 审计 检查。检查发现,村(组)财务管理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财务基础工作较差,财经政策不熟悉,财经纪律不严格,各项工作不够细化。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落实整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及时,支出凭证不规范。

        从抽查的10个行政村来看,未按会计期间进行会计核算,有的两、三年做一次账,大多数一年做一次账。农村道路的修建和维护、文化设施建设、雇佣人工、农用机械等支出以村上自制的“付款凭证”、“支出凭证”、“支出发票”代替正规的劳务发票,而且支出凭证后无任何附件,缺乏足够的原始依据支撑,占整个支出的98%。

(二)农村财务收支不透明、公开不完整。

        由于2016年11月以前村集体未开立银行账户,上级拨入资金以及村集体收入全部存入经办人员个人储蓄账户,导致资金使用的随意性较大,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同时,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象征性公开一些开支,未涉及到具体的详细支出,比如:一个行政村一笔支出“买笔芯1800支”,此笔支出费用达3000元,只能用“其他开支”笼统地一笔而过。在一定程度上为少数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提供了便利。

(三)无任何欠款依据,随意增加村级债务。

        无欠款依据和相关资料及证明材料,随意新增以前年度债务,直接凭“借条”或“付款凭证”支付以前年度债务,只加注说明“支付某年村办公维修或某年某人借款”,有的借款长达七、八年,如:某村2016年用“借条”无据支村操场及硬化材料费等XXXX元,落款时间为 2009年X月X日,欠款单位:X村村委会。

(四)坐支现象严重,出纳公款私款不分。

        因村委会离乡镇金融机构都比较远,村上文书或村主任嫌麻烦,对收取的村级集体收入,大都不进村级基金账户,直接坐支。对出纳现金盘点时,出纳不知道村级现金余额为多少。如一个行政村收“村有林承包款15000元”,直接用于村上购买办公用品和开支差旅费。

(五)会计制度不统一,会计记账不规范。

        会计核算制度不统一,有的使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的使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有的使用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设置前后不一致,例如:借出款项时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现金”,收回借款时借记“现金”,贷记“其他应付款”,无形中变相增加了债务。因财务人员变换频繁,造成经济业务中断的现象,也有经济业务时间跨度较长,如:2016年的支出夹杂了2009年至2013年以前年度的支出事项。

二、原因分析

(一)村级财务管理力量薄弱,专业业务水平不高。

        村级财务内部控制不严,外部监督不到位。村上理财小组成员,有的年纪偏大,有的专业知识缺乏,根本不知道怎样审查收支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参与理财后不作记录,自治监督流于形式,名存实亡,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乡镇财务人员身兼多职,忙于其他事务,导致不问不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职责分工不明确。

        部分村“两委”未建立相关的财务制度,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村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流于形式。

(三)乡(镇)监管人员业务不熟,业务水平不高。

        村级财务实行“村账乡(镇)代理”制度,但实际操作中,以原乡镇农经站或不熟悉财务知识人员做账,专业知识缺乏,不知道怎样审查收支原始凭证,未对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发票的合规性作出审核、处理与告诫。造成村级相关报账人员一致认为:“他们做账的从来没说过这些支出发票是白条,我们以为只要他们做了账,都是合规合法的”。

三、 审计 建议

(一)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约束机制。

        各行政村必须严格执行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并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相关的扶贫专项资金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贫困村产业项目、新村基础设施等档案管理制度。做到做账及时,核算清晰、有档可查、规范管理。

(二)加大村级财务公开力度,接受群众监督。

        村级财务必须定期、如实、详细地进行公布,对具体事项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便于村民看得明白、理解透彻,不能笼统一笔而过。也要将公布地点集中在村民居住较多的地方,让村民容易看到公示情况,了解资金使用去向,自觉接受村民监督。民主理财、民主监督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要切实担负起责任。

(三)强化支出票据审核,杜绝弄虚作假。 

        村组织要强化对各项支出票据的审查,民主理财小组财务监督章不能随便加盖,对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予以退回,确保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彻底堵死弄虚作假、公款报销的漏洞。同时,加大问责力度,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分管财务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责任。  (邻水县 审计 局    林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