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什么、怎么审”——村级审计初探
随着农村民主理财、村级财务公开和“村账财管”等制度的一一实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及新农村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国家对“三农”的投入越来越大,必然有许多的项目资金要落实到村级来实施,由此村级经济往来增多和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复杂性,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不容忽视。
为什么审?一是村级经手的国家钱多了,增加了村级干部的诱惑力,少数村干部法纪意识淡薄,挤占、挪用国家资产和资金的事实存在;二是一些村干部在管理、发放、使用项目资金、征地补偿款及村级收入时,不解缴,由村干部掌握,易形成账外资产;三是村干部职位变动,不履行财务交接手续,钱款未清;四是村务公开时间迟缓,流于形式等等问题;五是村级财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村务公开不彻底,农民群众对村干部存在意见,导致干群矛盾扩大。鉴于此,基层审计机关对村级开展审计势在必行。
审什么?搞好村级审计工作,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使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受益。一是关注村干部权力运行。重点关注村干部在行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和经济政策执行权的过程中,重要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情况,突出对经济管理行为、重大项目决策和有关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审计。二是检查涉农政策落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重点关注惠农政策执行、村级负债、土地征用、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村内“一事一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发放到户的各项补贴资金和物资等事项,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和减轻农民负担。三是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当前,村级组织在执行国家经济政策中,由于政策执行不到位,透明度不高,出现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加之少数村干部法纪意识淡薄,挤占、挪用集体资金,或者收入不入账、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干群矛盾激化,群众信访不断,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村干部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和群众来信来访的问题,应作为村级审计的重点。通过审计,达到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促进村级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怎么审?一是树立审计为民理念。村干部是村级建设的带头人,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村官”的权力虽然不大,但他的作用不容小觑,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容易自我膨胀,形成“隐权力”。村干部是否正确履行职责,如惠农政策的执行、涉农资金的使用、改革措施的落实、集体资产的出让出租、集体企业的经营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对村级开展审计,是对其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二是树立审计创新意识。创新是审计发展的不竭动力。由于村干部履职涉及的大部分是集体资金和集体资产,这在审计方法和审计依据上有其特殊性。审计部门应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审时度势,积极开展村级审计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三是实行审计计划管理。审计计划要围绕经济工作中心,突出重点,尽可能避免安排一些难以综合反映审计情况的项目。在审计对象上,重点关注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投入规模大和涉及面广的重点专项资金以及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事项。或者在委托实施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连同委托实施村干部同期经济责任审计。
怎么用?一要公开审计结果,保证群众的知情权,接受群众监督;二要利用审计结果,促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促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村级经济健康发展;三要运用审计结果,揭示和查处村级组织在经济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