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骨干实践团在井冈山向中国军人致敬

02.08.2016  21:06
            身着灰色军服,头戴八角圆帽,五角星在额头绽放光芒;脚踏挑粮小道,肩挑弯头扁担,井冈山的精神永传四方。这个“八一”建军节,河北工业大学学生骨干实践团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组织下开展了“井冈情  中国梦”为主题的“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活动,重走红军挑粮小道。在特殊的日子里,向最可爱的中国军人致敬! 古道幽幽,翠竹万顷。“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罗咳”,伴随着歌声,扛着大旗,实践队员在壮美的井冈山上前行。八角楼里,青灯如初地醒着,毛泽东主席曾在这里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队员们在八角楼旧址前的合影,彰显着重温历史、铭记历史的决心。黄洋界上,庄严的纪念碑,书写着红军们坚韧不拔的精神;肃穆的题辞壁,叙写着黄洋界坚不可破的工事;队员们感慨,这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坐标,那座丰碑,是直指苍穹的标石。挑粮小道,岁月留痕,镌刻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当年朱毛红军用双脚在荆棘茂林中开辟出了一条“挑粮小道”。如今,当代青年正在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去体会、去感受那段艰苦岁月,脚下仿佛依旧可以感受到先烈脚板的余温,耳边仿佛响起80多年前的歌谣。小道虽然狭窄、弯曲,但却承载了井冈山的精神,使之代代相传,并赋予了他新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说: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实践队员王天成说:“在那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红军先烈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一个倒下了,一个又发起冲锋,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长城,而在和平建设时期,当代军人秉承先辈精神,抗洪抢险,他们战斗在最前线,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道坚固的堤坝。89年,时间更替,春去秋来,一批又一批的军人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初心不改,雄心仍在,一名又一名的战士保护着祖国的每一名百姓。缅怀先烈,不忘初心,一代又一代的军人将井冈山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我们青年一代要致敬战争时半生戎马,和平时半生守护的军人们,致敬求是创新、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时刻牢记中国梦,指引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井冈情  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是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共同举办。全国高校学生实践团队均可申报,经过高校团委、省级团委、团中央学校部层层选拔后,产生90支全额资助的实践团队。在校团委的支持指导下,由能环学院、建艺学院、校级学生组织师生组成的实践团队以“糅合井冈山红色元素和现代绿色理念的学员楼的装饰方案设计”为课题申报,成功入围全额资助团队。实践队于7月29日至8月6日在井冈山开展实践活动。

八角楼前合影

重走挑粮小道

自做红军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