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类理财激战互联网 投资者渐回理性

21.07.2014  21:17

   “宝宝”类理财激战互联网 

    河北新闻网讯(见习记者岳光宇 记者范婧睿)自去年六月份余额宝正式上线起,各种理财“宝宝”产品便在互联网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经历了收益下滑、监管层“发难”、银行宝宝“逆袭”等一系列遭遇后,如今,余额宝等互联网宝宝收益已跌至4 %左右,而银行系“宝宝”与互联网理财保险则表现强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广泛关注的互联网理财会形成怎样的局面,草根投资者又当怎样认识互联网理财产品?

    互联网“宝宝”激战正酣

    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网友都会注意到,与去年年底的风光无限相比,近日,互联网“宝宝”们的收益持续下滑,一度出现被银行系“宝宝”收益反超的局面。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余额宝为例,今年1月份至6月份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分别为6.5849%、6.1859% 、5.6274% 、5.2477% 、4.8897%、4.5932%,上周更是跌破了4.2%。

    与互联网宝宝收益率持续下跌不同,银行系“宝宝”产品表现却相对强势。进入7月份以来,以中国银行“活期宝”及兴业银行“兴业宝”为代表的银行系“宝宝”7日年化收益大都维持在5%左右。

    除去互联网与银行系“宝宝”两者的竞争,“宝宝类”产品已成为各种机构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敲门砖。

    近日,一直不温不火的互联网理财保险便以其较高的收益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据记者观察,这些互联网理财保险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大部分都在4%-6%上下浮动。弘康人寿、珠江人寿、国华人寿、昆仑健康等多家保险公司都曾推出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甚至超过7%的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让投资者们心动不已。

    可见,经历了互联网金融市场最近一年的发展,围绕各种“宝宝”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

草根”投资者渐回理性

    “草根”投资者渐回理性

    “虽然我的微信理财通里还放着钱,但已经有好几天不看具体的收益了。”石家庄市民王女士表示,“我知道它的收益一直在下滑,但既然钱在里面放着,也就懒得再去取出来了。

    像王女士这样,虽然已感觉到互联网“宝宝”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滑,但仍有许多用户并未选择将其抛弃。“我在余额宝里放着的几千块钱都是平常自己要用的,而且放在里面能随时支取支付,就一直这样放着了。”网友焦先生表示。

    综合来看,网友之所以在互联网”宝宝“收益率集体下滑的情况下选择“坚守”,主要看中的还是其资金进出灵活、支付便捷等特性。

    “使用余额宝快一年了,体验还可以,都感觉已经习惯了,不会为了别的理财产品收益高就赶紧跟过去。”焦先生说。

    “这就像那些买股票的人一样,股市不好的时候,只要不跌破自己可接受的底线,许多人也不会马上退出来,理财这一块,现在的人们已经变得很理性了。”交通银行的一位理财师表示。

   

投资者当正确认识互联网理财产品 

    正确认识互联网理财产品

    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宝宝”,后劲强势的银行系“宝宝”,以及近期夺人眼球的互联网理财保险产品,目前已成为互联网理财市场的三大主力,投资者面临更多选择的同时,亟需树立科学的互联网理财观。

    “无论大家选择哪种理财方式,包括选择在网上理财,前提一定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且要了解透这些理财方式,比如对自己取钱方不方便,有没有特别复杂的步骤,安不安全等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中国银行石家庄和平支行的一位大堂经理提醒投资者。

    根据记者的观察,目前出现的各类“宝宝”产品由于发行主体不同,各自所具备的优势也不尽相同。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宝宝”最大的优势无疑仍是其便捷的资金进出操作,尤其是与网上消费的无缝连接,已经对年轻人形成了很强的粘性。

    而银行系“宝宝”凭借其与银行卡的结合,获得了不少人的青睐,如民生银行“如意宝”及中信银行“薪金宝”,客户签约后,银行卡内余额将自动购买货币基金,而在客户需要使用资金时,也无需再发出赎回指令,可通过ATM机直接取款或直接刷卡消费。

    互联网理财保险在具备较高收益的同时,部分产品还具有保险功能。如京东金融与珠江人寿保险联合推出的“安赢一号”,其实质便是一款万能险,兼顾预期年化收益率6.9%和身故赔偿账户价值的1.05倍。此外,“超短期”及“低门槛”的投资特性,也让其拥有了不少拥趸。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后人们的理财方式肯定会趋向多样化,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很强的风险意识,互联网理财虽然在便捷性方面具备优势,但相比银行的一些理财产品,它们仍有不小的潜在风险。”交通银行某理财师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