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科学发展 打造京石线上新的发展增长极

07.01.2015  10:57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王渊 通讯员 阴若天)日前,京津冀首台66万千瓦等级“近零排放”燃煤机组在神华定洲电厂正式投入运行,将对京津冀大气环境治理起到示范作用。定州市正在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改革开放深化先行试验区的历史新机遇,努力打造京石沿线上新的发展增长极,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项目建设是科学发展的生命线,事关民生、事关发展、事关长远,也是定州人民共同期望。但带毒的GDP我们一分也不要。”定州市委书记赵志栋对记者如是说。

    优化环境植起“梧桐树”。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机遇,首先要做到自身硬。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优化发展环境,筑好“”才能引来“”。定州根据本地实际,着力优化政务环境,将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372项减至70项,并出台落实“一章制”、“一费制”、“一站式”服务,各部门审批科室整建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使审批项目流程迅速便捷。

    在推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定州进一步实施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助推全民创业热情。2014年3月1日以来,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由55项减至25项,先后出台全民创业措施21条、增加市场主体措施5条,实现了先照后证和“三证合一”。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内资企业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5户、个体工商户10938户。实践证明,该市在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无中生有引来“金凤凰”。“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定州通过搭建创新发展平台、改革招商引资方式,倾力在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求突破,在电子信息、特色中药材、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总投资11亿元的定州微软项目正式签约,这一项目将大幅提升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并吸引京津两地众多相关企业涌入定州。目前,总投资12亿元的河北万通金牛药业特色中药产业园项目进展迅速,中药的种、采、研全套流程将形成规模。依托现有技术基础和产业链条,该市与包头北方创业公司和北京智行鸿远公司分别签订了投资30亿元打造专用车和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投资2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协议,联合最具实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共同打造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有中生新点燃新希望。新项目如火如荼,旧产业也重回春天。定州现有体育用品、钢网、铸造、塑料化工四大传统产业,耗能高、污染重、规模小、效益低。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来定州调研时谈传统产业发展问题时说:“我们再不能走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老路,我们要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道路。

    传统产业必须要转型,不转型就要被淘汰。面对这样艰难的抉择,定州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新路。一方面与武汉大学合作,建立了由3名中科院院士领衔,拥有十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的武汉大学节能环保工业研究院,立足定州,结合整个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节能、环保问题,以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研究核心,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服务平台,帮助传统产业重焕新生。另一方面,对传统产业进行整合改造,改变过去分散的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通过统一经营管理,加快产品提质升级,提高产品盈利能力和品牌竞争力。恒达体育健身器材与北方(定州)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两大项目的动工,标志着该市将传统产业改造为支柱产业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发展的成绩,给古老的中山大地注入了强劲的活力;辉煌的未来,激励着定州百万人民以百倍信心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绿色崛起的阳光大道。

【责任编辑: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