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锋:“官员不会登机”折射公共服务的缺位

04.11.2014  12:58

    随着反“四风”、改作风的深入,从严治党成为政治新常态,一些干部身上的“不适应症”也越来越明显。河北一名县委书记感叹:虽然坐了无数次飞机,但取消贵宾厅等细致服务后,我比刚进城的农民还懵懂,订票、取票、换登机牌等,不问就不知道,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11月3日 人民网)

    少了VIP服务,让某位县委书记都感叹登机难。此种权力带出来的娇生惯养,让外人很是怀疑这位官员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过,跳出反“四风”的主要议题,再看“没有贵宾大厅细致的服务就懵懂”这事,或许在某种方面并非是官员自己的本领缺失,而是公共服务的欠账所导致当事人的南北不分。

    县委书记应是比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要多见些世面。即便如此,还是在订票、取票、换登机牌等方面碰到障碍,由此可见,机场在引导服务等信息对称方面是需要加强。试想,一个坐飞机驾轻就熟的官员尚且如此,那如果是其他第一次坐飞机的旅客,岂不是要面临盲人摸象的尴尬。

    以前的贵宾服务提供了专人办理乘机手续及行李托运,但如今这块“蛋糕”已经不允许再切。此消彼长,结果就是机场的公共服务理应得到空间和人员力量的提升。但事与愿违地是,有些机场在公共服务方面似乎没有尽到“最后一公里”的应有之义。它盲目相信旅客对登机流程的自助完成能力,这就直接导致了“官员不会登机”的娇嗔。

    “干部到医院不会挂号”也是官员四体不勤的一种版本。当然,官员并非是不认识窗口前的“挂号”二字的文盲,而是之前享受到特殊服务的便利性,如今要洗尽铅华之后,自身还难以换位成群众那般的排队挂号。

    医院是公共服务的直接平台,却很容易被权力调整出服务杠杆的倾斜。如今,反“四风”让很多官员自己亲自去排队。但他们在抱怨“不会排队”的背后,是医院公共服务潜力是否完全释放的追问。之前北京医管局长“微服私访”了同仁医院,就经历了一个钟头的排队时间,且被告知上午的眼科号全部售罄。本行业的主管官员都被折腾的够呛,那其他官员的“挂号障碍性”就情有可原。

    一些官员在脱离了贵宾待遇就“寸步难行”,其中是有把自己端起来的原因。但官员也是人,他们智商不可能低到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在回归到老百姓的社会人身份之后,他们就自然会碰到老百姓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委屈苦楚。有关部门把之前为权力“定制”的服务取消后,就更及时下放出去,让主流大众的被服务者瞬即得到真真切切的福利。在这方面,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无疑是需要反求诸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