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管形成“无缝隙网格”

25.11.2014  14:00

——对标“栾城经验”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本报记者 吴温

当前正值年终岁尾,也是安全生产领域违法现象的频发高发期。乡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作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前沿”,也是最薄弱的一环,此时也显得愈发重要。

近日,全省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暨培训会在栾城区召开,来自全省47个安全生产重点县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对标学习“栾城经验”。那么,这一在全省“挂了号”的重点危化区,又是如何解决“缺资金、缺人员、缺装备、缺技术”难题的?我们又能从其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赶赴该区的栾城镇、楼底镇进行了采访。

三级”管理 看“”下“

11月18日,对于楼底镇安监站站长李强而言,又是忙碌的一天。一大早,他便与同事赶往辖区内的一家化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这已是他与同事本月第二次到该企业检查了。

企业新进的几个员工,上岗前是否进行了安全培训;开始冬季供暖后,各类危险源是怎样处置……简单明了地亮明身份、讲明来意之后,李强直接进入“主题”,一边详细查看资料,一边到现场仔细查看。

眼下又到了各类事故的高发期,我们认为,作为一家高危监管企业,负责人要做的安全检查每月至少两次以上。”记者看到,李强一边认真叮嘱着企业负责人,一边在意见书上写下了自己的整改建议。

139家监管企业、十多个工作人员,面对这样的“家底”,如何才能更好提高监管效果?李强说,他们用的是“三级管理”模式。

也就是根据企业生产性质、风险属性、危险程度、经营规模、从业人员等实际情况,将被监管企业由高到低划分为高危、重点和一般三类,分别由“红色”、“橙色”、“黄色”三个颜色代表,实行分级管理,对不同级别的企业的监管力度、检查频次、工作要求分别作出明确规定,区分情况,“分而治之”。

对于一般监管对象,要求企业注重自我管理,并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对于重点监管对象,要求企业加强日常监管,安监站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对于特别监管对象,要求企业在管理上精益求精,安监部门对其实行重点监控,在监督检查上从严要求,如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责令立即停产整顿。

据了解,2014年,该镇共确定1家高危企业为安全生产特别监管对象,12家重点企业为重点监管对象,126家一般企业为一般监管对象。

以此为“蓝本”,目前,栾城区的安全监管已经构成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无缝隙”、“全覆盖”监管。

三定”责任 网格化管理

抓好安全工作,“定格、定人、定责”无疑是关键之所在。

我区的安监机构成立初期,区安全监管局仅有编制11人,7个乡镇安监站不足20人,面对千余家企业的监管重任,尽管每天人困马乏,安全生产事故仍然不能有效杜绝。”栾城区主要领导同志表示,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机构、队伍、装备、素质等各方面进行规范和提升。目前,全区七个乡镇安监站专职安监员人数达到54人,通过对安监人员力量的充实和加强,全区安全监管工作的效果显著提升。

在栾城镇安监站采访时,记者了解到,目前该站早已摆脱最初只有4个人2张桌子的窘境,16名工作人员全部为大中专以上学历;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建立了档案资料室、培训室,配置了电脑、摄像机、投影仪、安全帽等办公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同时为了日常监督检查需要,还配备了2辆安全监察车辆。

正规军”作用明显,但相对于庞大的监管企业数量而言,仍然显得有些弱小。网格化管理应运而生。

以楼底镇为例,全镇16个村被划分为16个安全生产网格,每个村以队为单位再划分2至3个片,每个片为最小监管网格,每个村以片为单位明确2名以上人员为村级安全督查员,并由村主管干部分别担任组长,承担该网格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责任,镇包村领导、包村组长负责总协调,包村干部负责在分包片区搞好督导。

可别小看了信息员,他们的情报对全镇的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李强告诉记者,正是得益于一位信息员的举报,才让他们将一个非常隐蔽的非法加工厂一举查封。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栾城区共有623名村级安全信息员活跃在农村安全最基层。通过近两年来的运行,共摸排消除农村隐患3200余处,有效遏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加强培训 提升安全观念

俗话说,“一次出事故,半生白忙碌”。然而,对于不少企业而言,安全意识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

记者注意到,栾城区安监局、区消防大队、区劳动执法监察大队、区法院等部门,通过课件讲座、组织企业相关人员观看纪录片、事故案例警示、安全报刊阅读等形式,提升企业老板和职工的安全意识,让职工切实认识到一个烟头、一个气阀、一根电线等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已成为常态。

正是因为从事故案例中得到警示,我们主动与安监站联系,邀请专家进行全面安全会诊。”当地一家危化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投入10多万元进行安全整治,健全了安全生产制度台账,建立了安全文化橱窗,在企业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为弥补乡镇安监员业务能力上的不足,从今年1月份,栾城区还专门建立了专家查隐患制度,根据检查计划,每季度组织专家对相关企业进行专家查隐患,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按要求整改到位的,专家费由区财政承担;对隐患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对企业顶格处罚,并承担专家费用。

记者了解到,仅以2013年为例,该区累计排查企业1620家,查出隐患问题2586处,下发隐患整改指令书1326份,按照能改即改,不改即停的原则,整改隐患2358处,责令97家企业停产整顿。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