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安全生产简报(2014)第 23 期

07.07.2014  23:11
  全国“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结束   政府购买技术服务 技术机构排查隐患 我省创新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模式   全国“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结束   为保障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大局稳定,在年初的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就进行了安排部署。按照张庆伟省长和张杰辉副省长的批示、指示要求,省安委办对做好“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发出了专门通知。省安全监管局高度重视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工作,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抽调160余名骨干,组成13个督导大组和48个小组,以省安委办名义,于3月1日至14日深入11个设区市、2个省直管市、193个县(市、区)开展了督导检查,共检查市、县直部门366个、乡镇185个、重点企事业单位729家,查处问题和隐患2696项,提出意见建议466条,停产整顿企业7家、提请当地政府关闭企业4家。
  通过督导检查的情况看,各市、县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全国“两会”期间,更是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到了空前高度,当作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各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都对安全生产工作作了指示,有的还专门听取汇报,解决重大问题,直接到一线督导检查。各市、县政府通过召开政府常务会、安全工作会、现场警示会等形式,对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门部署。3月7日唐山开滦爆炸事故发生后,3月8日,各县(市、区)政府分别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主持召开紧急会议,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切实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部署对民爆、涉气等高危行业组织开展排查整治。各有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抽调监管人员、安全专家组成安全生产督查组、执法组、巡视组、暗访组、驻企帮扶组和复产验收组,对本辖区、本行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督导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级政府也都派出了督导检查组,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力度,确保了各项工作安排落到实处。 政府购买技术服务  技术机构排查隐患 我省创新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模式   省政府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张庆伟省长专门提出要求:“坚决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各类非煤矿山,推进非煤矿山资源整合,解决矿山开采小、散、乱、差的问题”。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打好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攻坚战,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使矿山治理实现本质转变、跃上新的台阶,省安全监管局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14〕3号)精神,多次进行调查研究,探索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的新模式。确定了由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发挥技术服务机构技术优势的思路,组织技术机构对矿山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制定了《地下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的目标、任务、排查方式、整治分工和相关保障措施。确定了由技术服务单位负责企业隐患排查、制定具体整改方案,企业负责隐患整改,安监部门负责督导的组织形式。从2014年3月至12月,对全省近千家地下生产、基建矿山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隐患排查治理。
  为尽快推动工作开展,3月20日,河北省安全监管局召开全省地下金属非金属矿山隐患排查治理动员大会。省安全监管局刘春增副局长全面分析了当前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严峻形势,并就如何做好非煤矿山的大排查、大整治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级安监部门、技术服务单位主动对接,制定计划,严格标准,明确时限,高质量完成隐患排查与矿山治理任务。技术服务单位的代表现场做出承诺,专家对排查内容进行了具体讲解。各设区市、省直管市及宽城县、遵化市、武安市的分管、主管负责人分别与29个技术服务单位进行了对接,并表示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做好本地矿山排查整治工作。
  采取政府购买技术服务、由技术机构排查隐患的方式,既保证了排查治理的全面、公正、科学、客观,又解决了基层监管和企业自查能力不足的问题,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弥补了企业技术缺陷。这种做法是创新安全监管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在我省尚属首次。
  今后,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作用,让专家、中介机构参与执法监察,依靠市场机制参与企业隐患排查及管理,将成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方法。 河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