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上荒漠到雪域高原:宁夏鸽子山与西藏尼阿木底2016年考古新发现

17.04.2017  17:06
主  讲  人  : 彭菲等        博士

活动时间: 04月18日14时30分       

地            点  : 学校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校园行——走进河北师大系列讲座之一。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是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每个年度举行的在全中国范围内评选当年重大考古发现的一项活动,始于1990年。“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2017年4月12日在北京揭晓,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等项目入选。西藏尼阿木底旧石器遗址、山东曲阜鲁故城遗址等项目入选终评会。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首次在西北沙漠边缘地区建立了距今约1.2万年-5千年文化演化序列;遗址发现了原地埋藏的磨盘、磨棒、两面器与尖状器,出土了数件直径不超过2mm的鸵鸟蛋皮装饰品,是迄今同时代发现最小的同类型遗物,革新了我们对万年前人类认知水平和复杂技术能力的认识。

    西藏尼阿木底旧石器遗址:尼阿木底遗址是青藏高原腹地首次发现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分布面积广、文化遗物丰富,既能填补西藏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空白、建立年代和文化框架,又能探索人类开发极端环境的过程,窥见其适应、生存能力。

主讲人介绍:

彭菲,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人类学学报》编辑。主要研究兴趣为石器技术、人类认知演化与现代人起源、田野考古数字化技术等相关问题。在福建、宁夏、法国、西班牙、乌兹别克斯坦等地主持或参加多项考古发掘项目,在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在《科学通报》、《国际第四纪》等刊物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主持的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发掘项目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张晓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石器功能与古人类行为能力、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的生计方式与环境适应策略。研究专长为石器微痕功能分析。在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宁夏等地区开展多项野外工作。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或交流访问。主持的西藏尼阿木底旧石器遗址发掘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25项入围项目之一。

发布时间:2017-04-17 1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