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孩子插上梦想翅膀的教师朱绍利

10.07.2014  13:38
中国梦•赶考行”百姓故事汇特别报道之

为农村孩子插上梦想翅膀的教师朱绍利

沧州市盐山县小营中学教师朱绍利。长城网 刘延丽 摄

朱绍利在翻看父亲教学时的照片。长城网 刘延丽 摄

朱绍利与刚毕业的学生们在一起。长城网 刘延丽 摄

   长城网沧州7月9日电(助理记者 徐彩云 崔海广)20多年前,她有一个梦,那就是能成为像父亲那样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现如今,她已梦想成真,并成功帮助无数孩子实现了梦想:走出家乡那片狭小的土地,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她就是用真心真情换芬芳的河北盐山小营中学教师朱绍利。

  梦想:长大了,当老师,和父亲一样

  提到梦想,朱绍利首先要感谢的就是她的父亲。父亲是一名农村教师,几十年来,用自己的青春成就了无数农村孩子的梦想。

  “他曾和我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尽自己所能让家乡的孩子走出这片狭小的天地,去见识外面世界的精彩。”朱绍利说,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她悄悄生出一个愿望:长大了,当老师,和父亲一样!

  小时候每当吃过晚饭或节假日,朱绍利的家里总是围满了父亲的学生,学生们将父亲簇拥在中间,聊学习、讲故事、说笑话,快乐无比。那一刻,父亲脸上的笑容深深感染了一旁的朱绍利。

  “有时候,街坊邻居也会跑到我们家,坐在炕头上,听父亲给他们读信,还让父亲帮他们写信给远方的亲人。”朱绍利说,那时很多人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他们特别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多学文化,那样写信看信就不愁了,而如果不识字,连这样一个简单的心愿都无法实现”。那时,看在眼里的她更加坚定了这个梦想。

  而除了受父亲的影响,还有一件事让朱绍利印象深刻。当年,她还在上中学,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城里人,那位客人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当时那个小姑娘落落大方的表现让她的心里为之一颤,因为与其同龄的自家小孩一见生人早已躲在父母身后不敢出来。城乡孩子种种表现的差距,使她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发誓,要努力让家乡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

  自此,在朱绍利的心里,便有了一片沃土,培植着她“当一名教师”的梦想。

   追梦:明天,我是一个娃娃王

  梦想启航,只有用力奔跑才能迎来希望。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朱绍利从上中学到中专一直非常努力,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尤其在盐山县职教中心读幼师专业时,她不仅用心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如幼师教育、幼师卫生等等,作为学习委员和文艺委员的她还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提升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当时,她的突出表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老师们经常夸她,是一位上进心强、集体荣誉感强的好学生、好干部。

  每当老师夸她时,她总是微微一笑,只有自己明白,努力为的是什么。但是老师与学生的鼓励和支持,也给了她坚持梦想的信心。

  1997年,盐山职教中心面向学生组织了一次让职教生谈梦想的征文活动,当时,朱绍利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那篇至今让自己都感动的《明天,我是一个娃娃王》文章。在文章里,她讲述了自己梦想生根发芽的全过程,同时畅想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未来。后来,那篇征文在全国职教生比赛中荣获了二等奖。

  “每个人都有梦想,但如何为了实现梦想而去努力,这也是至关重要的。”若干年后,当朱绍利再次回忆起当年父亲的身影、那位城里孩子的表现,回看自己深深浅浅奋斗的足迹,她自豪地说,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有一种难以言语的骄傲感。

   圆梦:当教师真的是一种幸福

  1998年,19岁的朱绍利毕业了,“当一名老师”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直至今日,朱绍利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天去任教的情景。那天早上,天下着大雨,她推着自行车艰难地走在乡村的泥泞道上,离家四五里的学校,她却走了很久很久。“当时心情很激动啊,穿着新衣服,想象着自己教课的样子,路那么难走,也一直很兴奋。

  朱绍利未到学校门口,便看到30多名学生围在学校好奇地等着她的到来,等待她的还有好多家长。看到瘦瘦小小的她就是那个大家期盼中的新老师,有家长质疑“这孩子年纪这么小,能教学吗”?学校的一位老师笑着说,别看她还不大,要是真教起孩子来,能把他们教“”了!

  这位老师的话着实让朱绍利感动了许久,因为这是对她能力的肯定。半年后,她任教的五年级语文课,班上没有一个学生不及格,取得的成绩让人心服口服。她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牵住了学生的心。每到周末,朱绍利的家里便会跑来一大伙学生,她终于体会到了父亲当年的心情,那个场景,与父亲当年跟学生在一起是一样一样的。

  “亲其师,信其道”,朱绍利说,没有差劲的孩子,只要用心学习,每个学生都会有良好发展。她总结,“耐心、爱心、责任心”这“三心”是老师成功教学的法宝。

  半年后,由于工作调动,朱绍利被安排到其他学校教书,离开的那天,她的自行车突然找不到了,左找右找之后,有一伙学生哭着跑来,说是他们藏起来了,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老师能留下来继续教他们。那一刻,朱绍利把孩子们拥在怀里,感动得掉下了眼泪,她主动要求留下,直到把这批五年级的学生送到毕业。

   关爱:当学生们贴心的“妈妈老师

  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圆教师梦的朱绍利把全部的爱都给了这些学生,她发誓要当学生们最贴心的老师,而经过努力,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她“妈妈老师”。

  第一次当班主任,朱绍利就碰上了一个爱打架的学生。她说,第一次见到这个男孩时,他正和一个“大个子”打得不可开交。

  通过家访朱绍利了解到,孩子的母亲身患重病常年卧床,无暇顾及孩子;孩子父亲是“倒插门”,因此在村里很受排挤。慢慢地,这个男孩学会了用拳头来维护自己脆弱的“尊严”。

  孩子的母亲拉着朱绍利的手泪眼婆娑地说:“我看得出来,你是真心为我孩子好,可我的日子不多了,他现在这个样子我怎么能放心啊!老师,你帮我好好管管他,别让他走歪路行吗?我把孩子就交给你了!”那张苍白的脸和充满恳求的眼神,朱绍利永远都无法忘记,临终受命的她想尽一切办法接近这个倔强的男孩,试图打开他封闭已久的心。

  一开始这个男孩总是扭过头毫不理睬,慢慢地他开始若有所思,最后他终于肯和朱绍利说话了,甚至遇到困难还会主动找她倾诉求助。渐渐地,大家都惊喜地发现这个一直紧锁眉头的男孩脸上有笑容了,也不爱打架了,身边的朋友也多了起来。当母亲离开时,那个曾经只会挥拳头的男孩,已经变得开朗、懂事。如今,他已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生活幸福美满。平时无论工作多忙,他也要留点时间回来看看她的“朱妈妈”。

   帮扶:让贫寒学生的心不再滴血

  像这样的孩子,朱绍利呵护过很多,她说,这是自己的责任。2009年的一个冬日,朱绍利发现班上叫美玲的女孩一整天都没来上课。放学后,她抱起无人看管的女儿冒着严寒踏上了家访之路。到了美玲家,她惊呆了:一家六口挤在三间小土房内,里屋几个纸箱子充当的衣柜就是所谓的家具。一直低头不语的美玲突然抬起头,饱含眼泪的大眼睛望着朱绍利说:“老师,你说我要真考上了高中,我爸我妈拿什么供我上学啊?”孩子的话一下子把她问住了,孩子的眼泪更是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从美玲家出来,朱绍利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整晚辗转反侧。第二天,她找到学校领导,希望能为孩子筹集继续上学的资金。校长韩广兴听了她的想法十分赞成,并积极联系社会各界爱心力量,以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在求学路上走得更远。经过多方努力,“小营中学爱心基金会”成立了,和美玲一样的贫困学生终于可以安心上学了。

  小营中学校长韩广兴介绍,“小营中学爱心基金会”从2009年成立至今,已经有9家爱心企业加入进来,成功帮助近50名贫寒学子继续求学之路,有的受助学生已经考入大学,他们通过做义工、参加社会公益组织等,又将自己曾收到的爱心与温暖传递到了自己所到的每个地方。

   未来:让无数孩子实现他们的梦想

  “我是一名教师,我有一个‘教师梦’,那就是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实现他们心中的梦想。”朱绍利说,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想融合在一起的,个人的梦想实现了,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谈到未来,她说自己还有好多的梦想和心愿。

  2012年,她出了一本《爱我家乡小营乡土文化》校本,作为小营中学教材供师生学习。因为学校有很多特岗老师,对本地文化不太了解,学生们也经常会向老师提问一些诸如“为何我们乡叫小营乡”的问题,朱绍利便带头主持工作,带领老师到乡里各村与年岁较大的长者交流,向他们请教核实相关文化信息。同时,自己也通过上网、购买文史类书籍等方式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半年的时间这本教材完成了,当时在河北省首届精品校本课程评比中获二等奖,为此,她还受邀给全县中小学老师上了一堂校本课程示范课。

  现在,朱绍利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这本书进行扩展和细化,尽快出一本让全县师生学习的校本,她说,做这件事最大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们记住家乡文化,为家乡的文化和历史感到自豪,并将此很好地传承下去。

  在未来的日子里,朱绍利还要继续自己的教师梦,她告诉记者,不仅要完善教学,做新时代的老师,还要用爱心帮助学生,让学生走得更远,帮贫困生完成学业。同时,她还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和心愿,那就是希望那些受过爱心资助的学生们,能够接过爱心接力棒,将爱心传递下去,弘扬社会正能量。

  现在作为教务主任的朱绍利除了负责教学,还在培养新老师。在老师们眼中,她是一位好老师,一位好姐姐,大家有事随时就会打电话与她交流,而在学生的眼里,她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妈妈老师”。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作为一名老师,朱绍利不仅感到幸福,更感到自豪,她从不曾忘记当初的许诺,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去实现两代人的梦想,实现更多人的梦想。如今,她正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评论】传承学生梦的教师是最美追梦人

耳濡目染成为教师,为了自己的梦想,用十六年时间教书育人,成立“爱心基金会”,帮助困难学生实现读书梦,从一个简单的个人梦想到无形中接力着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光荣使命——为了学生的梦想。教师朱绍利书写着人民教师的敬业与奉献,书写着教师的平凡与伟大,这或许就是梦想的力量。

对于教师工作而言,一日复一日的备课,一日复一日的以三尺讲台为伴,对于一些人而言,这样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是繁杂劳累的,特别是作为乡村教师更是如此。物质上的相对匮乏,外界的光怪陆离,使得对教师工作的坚守,是那样的需要定力,需要个人的抉择。但对于朱绍利老师而言,这样的工作是最有希望的,因为在这份工作里,他承担着父辈们,或者更多教师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诉求,担当着未来人才塑造的重任。

作为老师,最本职的工作是教书和育人。朱绍利老师能够从学生美玲缺课这个偶然事件中进行家访,进而了解到美玲因家庭困顿而面临无法完成高中学业,最终在校方的支持下,成立了“爱心基金会”,资助了38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完成了各自的学业,这已经延伸了一名老师工作的职责,但却依然拓展着教师为实现学生梦想而工作的这份责任。正是有这种细腻的观察和全新的努力,贫困生美玲实现了自己的求学梦,支撑了一个人向更美好生活的动力。

大眼睛女孩”苏明娟曾经成为一个时代求学若渴的代名词,也成为希望工程的代言人,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大眼睛女孩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银行白领。无论是通过希望工程资助贫困生,还是身在其中,以教师身份教书授课来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的朱绍利教师,都是秉持一份爱心与责任,在梦想的感召下而成就学生梦想的无私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回首历史,正是一代代中国人为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梦想而接力奋斗,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其中当然包括一代又一代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教师。

教师或许并不求回报,但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几年以后,甚至几十年以后,仍然能够收到学生的感谢短信,或发自内心的最深沉的致敬,这也已经足够。

夜是黑的,却可以由繁星点亮天宇,也可由红烛温暖暗室;路是长的,但可以用青春丈量长度、谱写铿锵。朱绍利老师为梦想而努力的执著,在传承自己教师梦的过程中,成就着学生梦,他是这个时代无可争议的最美追梦人。(张立)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