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扎实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

15.11.2018  18:13

按照学校《河北师范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历史文化学院多措并举,全员参与,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强化贯彻落实,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工作。

聚焦“四个回归”,深入开展理论学习。 学院将理论学习与党支部建设、教风学风建设相结合,细致谋划,抓牢做实。学院班子带头领学,定期开展集体学习6次,聚焦本科教育,探讨双带头人培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党支部以“回归学习”为主题,树立先进典型,交流学习经验;教师党支部集中开展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教育学习活动,探讨“回归初心”之路。在此基础上,11月以来,学院组织了2次全体教工集体学习,系统解读教育部加强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回归教师本分”,潜心教书育人。通过系列学习,全体教职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本科教育的重要性,营造了加强本科教学的浓郁氛围。

组织全院教师开展本科教学大讨论。 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学院精心组织,细致筹备,于11月12日在全院教工中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大讨论。此次讨论以教研室为单位分组进行,紧密围绕“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结合学科建设,深度挖掘查摆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经过后期整理,共征集教师有效意见82条,涉及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改革、教学与科研关系等多方面。讨论中,老师们普遍认为,高校教师的天职本分就是潜心教书育人。老师要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学生要刻苦学习,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科研与教学应紧密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内涵式提升。下一步,学院将结合大讨论中征集的意见和建议,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开展师生研讨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 按照方案要求,学院同时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师生座谈、问卷调查。座谈中,教师代表表示,大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学;课堂教学应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考核应突出质量和深度;慕课建设亟待加强。学生代表表示,应强化学习和教学平台的建设,增加课后辅导及师生互动;对后进生应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学院就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在全体本科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全员参与,点面结合,共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60余条,涉及事项20余项。目前,正在积极落实整改。

贯彻落实学习精神,全面整顿教学秩序。 本学期以来,学院严抓、严管本科教学秩序,认真查找课堂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将十月定为“听评课活动月”,各教研室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组织观摩课、听评课,以老带新,督促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强化教师教学主体责任,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严格防范各项教学事故;抓好落实责任,班子成员把关课堂教学,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水平;强化教学过程考核与质量监控,细化“读书工程”实施方案,强调课业的督促与检查,合理增负。

建设一流专业,做精实践教学。 学科建设是系统工程,教学是流,科研是源,唯有厚实学术,做好科研,方能实质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本学期以来,学院着力强化科研团队化建设,围绕基金申报、论证,青年学者成长、特色学术增长点凝练培育等工作下大力气,狠抓实干。以面向高端,精益求精为要旨,创设学术工作坊,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访学,集中开展系列学术活动。考古学组织“南非旧石器与中国考古比较研究”工作坊;世界史组织“拜占庭与中国交通关系研讨”工作坊,中国史组织开展“研究的变革时代与变革时代的研究”工作坊。

田野与口述史调查研究是学院近年来集中精力开展的一项特色实践教学活动。目前,田野与口述史调查已形成规模,形成师生广泛参与,深入基层实践的良好态势。10月以来,学院结合党日活动,开展红色文化与口述史学系列汇报会,至今已进行3期,获得师生一致肯定。学院目前正在积极准备,筹备公众史学与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将公共历史、口述影像历史、社会调查、历史档案搜集整理相组合,切实助力人才培养的内涵式提升。

在课堂教学之外,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精品化实践教学活动。本学期学院在2016级历史学本科生中全面开展实训教学,与石家庄教科所密切合作,并聘请15名中学教师进行分组辅导实训,深入中学教学一线,特别强调实效性和规范化管理,锤炼学生教学技能和经验。

历史文化学院在“读书-讲授-研讨-实训-调查”五位一体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下,坚持以本为本,聚焦“四个回归”,将积极探索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依托高水平的学科和专业平台,切实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稳步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供稿:历史文化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