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翰1对1:学生作业需要差异化布置和点评

11.07.2014  12:44

  作业,一直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最近,京翰1对1英语老师李承远在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中,一句“作业猛于虎”犀利指出现在教育中的“作业之罪”。一时间,网络争议不断。作业该不该布置?应该怎么布置?布置多少?这些问题成了大家最关注的问题。

  对此,京翰1对1教研院赵晓琳院长说:“李承远老师的呼吁就是京翰1对1一直以来的心声。对于作业布置,京翰有14年的办学经验,有最优秀的教研团队,所以,我们也有非常科学的研究。我们愿意跟大家分享京翰的研究成果。

   布置作业需要差异化

  纵观目前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都是书面作业,练习题的第几题到第几题,是书本例题的翻版,整齐划一。而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优等生知识掌握得较好,这些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反复机械式的,没什么乐趣可言;中等生拖拖拉拉完成作业,敷衍了事;而学困生则是出现抄袭现象,或者就干脆空白回到学校,他们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

  学生的差异不可避免,所以,除了在教学中采用差异性教学外,还应在布置作业时采用差异性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京翰1对1针对学生存在差异的现实,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A层为最基础层,B层为中等层,C层为优秀层。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京翰1对1没有用“优生”“差生”来区分,而是改为A层是铜牌层,B层是银牌层,C层是金牌层。

   课堂作业的差异要求

  作业起着巩固知识的作用,我们不能淡化学生的基础,所以一些必要的基础题还是需要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的。但这一练习并非要求一致,同样体现出差异性。平时的课堂作业基本上是书本中的练一练和与教材配套的作业本,课前老师对这些练习进行研究分类,为课堂中学生的作业布置作好准备。大多练一练的第一题都是基本题,与例题相仿,让A层学生去做, B层学生选择下面其中几题做,C层学生选择其中一题,再补充一些课外的拓展题。

  如一题多解的应用题教学中,A层学生只要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看图列式计算(可以分步解答);B层学生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要求会作线段图,再依图列式解答,会用两种方法解答;C层学生则要求除画图、用两种方法解答外,还会改变题中的条件或问题并解答,部分学生还能分析解题思路。对于《作业本》中的习题, A层学生只要求完成其中一题或两题与例题相仿的习题;B层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C层学生要求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还可增加一些提高题写在空白处。

  这样的设计可以夯实基础知识,A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B层学生也能够在选择的作业中掌握知识点,C层学生除了扎实掌握新知,还得到了思维拓展的机会

   课外作业的差异要求

  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往往无法顾及学生的各层需求,被动地做着千人一面的机械性作业,兴趣无从谈起。京翰1对1的老师设计的作业从多层次和多维度来考虑,根据学生不同知识水平和做作业的能力来设计,这种作业对学生来说富有可接受性,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在达到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京翰1对1的老师会按不同层次的要求设计好基本题、发展题、综合题、提高题。A层的学生可以在基本题中选择;B层的学生可以在发展题和综合题中选择;C层的学生可以在发展题、综合题或提高题中选择。这种选择型作业,就如学生在超市中挑选自己喜欢物品一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作业超市中自主选择。

  比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后,京翰1对1的老师发现A层学生面对书本的习题无从下手,B层学生基本掌握方法,C层学生已遥遥领先。于是给A层学生的要求是完成竖式中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的移动,(也就是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只要将两者移对了,就算是目标达到了。对于B层学生,让他们在教材的练一练中选择不同类型的几道题进行计算。对于C层学生,让他们找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作业点评,淡化差异性

  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要,积极、肯定和导向性的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主导倾向。所以,在过程评价中,京翰1对1的老师一样会研究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和运用差异性发展策略。评价不要简单的结果化,更不要轻易进行结论和定性评价。

  差异评价主要是个性化评价,旨在“扬长”而不是“指短”,尽可能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优势,及时进行强化,克服习惯的结果性评价,成绩评定或逆向评价的方式。评价可利用自评、互评、组长评、师评、师生共同评等方法进行,并辅以作业展览,某种新颖方法利用该生的姓名命名等形式。

  传统的作业评价采用勾和叉,用划一的标准去评价有差异的学生,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不大公平的。京翰1对1的老师采用多标准的评价方法:如可以采用“等级+简语”式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旨在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的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学生所做的作业应该能使学生发挥出最大限度的光芒,使他们有发展的现实可能性。”所以,京翰1对1的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达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做有所获,做有所乐,逐渐向高一层次发展。

编辑:【梅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