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何时能“光盘”?

27.10.2014  11:05

高永刚 陈奇飞

世界饥饿日”那天,从媒体上看到,当今世界上还有将近8亿人正在长期受到饥饿的困扰。也正是在那几天,笔者接连参加了几场婚礼。婚礼当中,作为重头戏的婚宴,也是极尽“奢华之能事”,什么鸡鸭鱼肉、螃蟹大虾,你未唱罢我便登场,那真是杯盘罗列、层层叠叠、色香俱全。然而,出席婚礼的宾客似乎都没什么胃口,婚宴结束后,很多菜几乎都是原封不动地被一股脑倒进了垃圾桶。

面对这样的“排场”,面对我国每年高达3000亿元的粮食浪费,笔者不禁自问,难道国人真的富裕到了这般程度?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很多新人及其家庭在平时都是比较节俭的,只不过在婚宴这种关键时候、特殊场合才会“奢侈”一把。

于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为什么平时勤俭持家的人,非得在婚宴上如此“破费”呢?“光盘”的新风怎么就刮不走婚宴浪费这股歪风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面子”文化在作怪。在我们的大文化体系当中,“面子”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这“面子”有正能量,也有负作用。讲脸面、讲气节、讲礼仪,传达的是正能量;摆阔气、讲排场、瞎攀比,则充满了彻头彻尾的负作用。这些负作用,虽经鲁迅先生等人口诛笔伐,但依然在很多人头脑当中纠缠萦绕、挥之不去。就拿婚宴这件事来说,很多人也并不情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但却又怕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于是只好随波逐流,勉力为之。这样,极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当然,也有一些人属于典型的“暴发户”心理。在这些人看来,办婚宴就是“炫富”的好时机。你要说他,他还振振有词:“我花的是自己的钱,又不是公款吃喝,不犯法,你凭什么指手画脚。”对这种以浪费为“”的人,我们要说,浪费,并不是富裕的表征。相反,浪费是一种“贫穷”的表现,折射出的是精神上的萎顿,文明上的贫瘠。的确,我们国家没有哪条法律明文规定,不许个人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但律法管不到的地方,有道德在维系。作为一个社会人,每个人都在依靠我们共有的社会资源而生存发展,都应当自觉遵守践行社会公德。否则,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那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

由是言之,要用“光盘”的新风刮走婚宴浪费的歪风,就要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真正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每个人都应自觉树立文明消费的理念,自觉抵制婚宴浪费。

目前,通过反“四风”活动,我们的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公款吃喝、奢靡浪费之风已得到有效遏制。应当乘着这股新风,好好引一引、带一带、管一管民风,狠刹婚宴浪费这股歪风。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充分借鉴“反四风”活动的经验,实现歪风邪气有人管,有制度管。比如,在我市某些乡村,有专门的理事会对婚宴的标准进行监管。如果你超标,就会受到乡亲们的一致谴责。我们应当在省会全面推广这种监管方式,每一个乡村、每一个社区都可以成立这样的组织,对婚宴的标准进行限制。同时,在条件具备的地方,还可以发布指导性意见,甚至出台节约社会资源的地方性法规。这样,定能有效遏制住婚宴上的浪费歪风,使我们这个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