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七旬姐姐苦寻弟:疑似胞弟被吴桥人收养

16.03.2015  10:57

魏太平(左)与姐姐合影。(魏忠兰供图)

燕赵都市网沧州电(记者韩泽祥)安徽省安庆市72岁的老人魏忠兰,多年来一直苦苦寻找60年前失散的弟弟魏太平。魏忠兰掌握的惟一线索,是弟弟当时被河北省五桥县季庄第六区的一位名叫陈文府的人收养,之后或被转送过另外两户人家。3月12日,本报对此报道后,读者纷纷提供线索,一名读者自称是魏太平的“同学”,遗憾的是两者并非同一人。但这位“同学”的线索非常重要,魏太平被沧州市吴桥县好心人收养的可能性尚存。

热心读者纷纷提供线索

保定市的一位好心读者说,他是一名退休干部,在他的印象里,建国初期,保定清苑有一个五桥乡,是不是安徽屯溪幼婴院的院长把“河北省五桥乡”错写成了“河北省五桥县”呢?这位热心读者说,当时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多地都出现过到孤儿院领养孤儿的热潮,他建议魏忠兰老人可以到清苑县找寻弟弟。

12日下午,沧州市吴桥县安陵镇姜家阁村的70岁的姜先生激动地说,他就是魏忠兰老人要寻找的弟弟魏太平的“同学”。姜先生说,安徽屯溪幼婴院院长所写的“五桥县”应为“吴桥县”,而当时吴桥县确有第六区的行政划分,即现在的吴桥县安陵镇,第六区里也有一个纪庄,只不过是纪律的“”,而非季节的“”,这两处错误都应属笔误所致。而魏忠兰老人说他的弟弟被转送过两户人家,也与他的“同学”的经历相仿。

魏太平(中)与哥哥姐姐在屯溪幼婴院合影。(魏忠兰供图)

同学”与魏太平并非同一人

姜先生说,在他的记忆里,当时姜家阁村的一名姜姓村民从安徽的孤儿院里领回几个10岁左右的孩子,“这几个孤儿和我都是同学,留在我们村的孩子改名叫许汉晨,附近纪庄村的改名纪书桐。”姜先生说,尽管不清楚同学的原名,但从描述看,他觉得纪庄的纪书桐的经历极像魏忠兰的弟弟“魏太平”。姜先生说,但据他了解,纪书桐当年跟随会裁缝的父母去了内蒙古包头谋生,家里还有无其他亲人就不得而知了。

15日上午,在吴桥县委宣传部的帮助下,记者联系到了纪庄村的村干部曹书记。曹书记称,他没有听说过陈文府,但的确有一名叫纪书桐的村民,不过已经去世了。随后,记者与纪书桐的妻子王大妈取得联系,“少年时去过内蒙,但呆了一段时间就回来了,这些年一直在村里生活。”王大妈说,他的丈夫是一名孤儿,原籍也是安徽省,但不是安庆市的,而是芜湖市无为县的。原来也不姓魏,而是姓凌,并且和老家的弟弟一直联系走动。

在吴桥其他村庄可能性尚存

随后,记者又辗转找到姜家阁村的许汉晨老人,老人的听力不太好。他的女儿告诉记者,父亲原籍是安徽省的,但详细地址不清楚。老人原来也不姓魏,而是姓刘,老家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也不是魏忠兰老人要找的弟弟魏太平。而且,许汉晨说,和他一起被带到吴桥的几名孤儿都没有姓魏的。

纪书桐的妻子王大妈说,当时被收养的安徽籍的孤儿,纪庄村并非他丈夫一人,目前村里还有两户人家,但她打听后得知这两户人家原来也不姓魏,“听说当年村里还有四个孤儿被人收养,但他们先后离开了纪庄村,其中有亲弟兄两个,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姓魏的。”王大妈透露,附近不少村庄当年都曾收养过安徽籍的孤儿,一些孤儿还曾被几次转送,魏太平或许没有留在纪庄村,但在吴桥其他村庄的可能性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