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河北八旬老夫妇自学“烙画”二十余年 作品闻名海内外

09.01.2015  11:03

【精彩视频 点击观看】

  【解说】《清明上河图》、《骏马图》、《金陵十二钗》……这一幅幅精美的“烙画”不是出自大师之手,而是由河北石家庄一对八旬老夫妇创作的。

  两位老人名叫郁锋、祖玉文,是普通的退休职工,退休后就在家里研究画画。1月8日,记者在老人的家里看到,无论是客厅、书房还是卧室,墙上均挂满了二老的作品。

  《骏马图》中的马儿好似在舞动奔跑,《猛虎图》中的老虎更是威风凛凛,《金陵十二钗》中的姑娘楚楚动人……一幅《清明上河图》片段勾画得惟妙惟肖,画中的人物神态动作都非常细腻,让人不禁赞叹。

  郁锋老人说,这些“烙画”都是他和老伴儿共同创作的,这幅截取的《清明上河图》片段是上过色的“烙画”,其实 “烙画”可以上色,也可以用木板原色,有些作品,仅靠原色是最好的选择。说着两位老人给记者展示了一幅完整的没有上色的《清明上河图》。

  【同期】(祖玉文老人)这幅清明上河图,共计六块板,烙了一年零两个月,每块板是一米八五,六块是十一米,最难的部分就是中间那个桥,所以那个烙得最细。

  【解说】烙画,顾名思义,是用电烙铁在木板上画出来的画,而且木板必须用东北椴杨板。据郁锋老人介绍,“烙画”创作要先用铅笔在木板上画出轮廓,然后以高温的电烙铁进行深加工。哪一笔要着色重些,手上的烙铁就要用点劲儿,多按一会儿,需要轻描的线条则用烙铁轻轻一扫,如此便分出了画作的深浅变化。

  【同期】(郁锋老人)先用铅笔打上底稿,(打完)底稿以后就说呢,你觉得深的(颜色),你就使劲,它(颜色)黑了,要这个细道呢,你要慢了它就淡了,关键是在这手劲上。

  【解说】两位老人手中创作出的这一幅幅神奇的“烙画”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有很多海内外的朋友前来索求收藏。老人说,1996年他们在北京参加了一个“世界各地金婚老人北京行”活动,结识了一些朋友,有许多国外的朋友喜欢他们的作品,纷纷订购收藏。

  【同期】(祖玉文老人)美国一个邻居来,他要走两幅带到美国,还有一个是悉尼(朋友),日本(朋友)喜欢这套,喜欢这个十二钗,好多国家呢,还有新加坡(朋友)。

  【解说】虽有如此多的佳作,但两位老人根本没学过画画。老人说,退休后他们就开始试着画画,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除了“烙画”外,还画油画、工笔画、国画等。随着不断地钻研练习,他们已经完成了200余幅作品。

  在二老看来,画画成了他们退休生活的全部。老人说,画画不仅动手、动眼还动脑,对老年人来说修身养性。看着一幅幅作品,两位老人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高新国 胡雪微 石家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