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钢是这样炼成的

28.04.2015  13:36

好钢是这样炼成的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推进“普转优”探源

百天,对于百年老字号企业只是沧海一粟。然而,在这百天时间里,面对业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破茧而出,再振雄风,今年一季度,宣钢品种钢比例达到23%,年底预计可达到30%;开发10个规格的圆钢,40多个规格的高速线材产品;圆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全新突破,共计生产了68182吨;硬线产品生产了51460吨,同比提高了49443吨;螺纹钢实现质量零异议;焊丝进入第一客户群,成为用户的首选商品。

在宣钢的每一个角落,“当好主力军,做河北钢铁集团航母的奋进号,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精品长材基地”的美好愿景已深深扎根十里钢城,他们不仅把此确立为公司的远期目标,更落实在每天、每时的实际行动中。

在今年年初的职代会上,宣钢董事长、党委书记谢海深掷地有声地提出了:“我们要以市场化改革为契机,顺势而为,真正与市场对接,模拟市场核算,驰而不息地做好‘普转优’这篇大文章,这就是宣钢未来发展的‘希望工程’。我们要力争用一个‘五年计划’打一个‘普转优’的翻身仗,使宣钢走上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抛弃高盈利时期的旧思维 主动迎战“新常态化”的市场

“多年来,产品单一、附加值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一直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得宣钢喘不过气来。站在新的起点,全体宣钢人认真反思,凭借先进装备及诸多技术人才,为什么抛不开产品多为大路货,产品售价与先进企业相比差几百元差距呢?症结就在于思想上没放开。

为此,他们确立了“开发一个品种、稳定一个品种、固化一个品种、推广一个品种,创效一个品种”的思路,提高一线职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解决关键工艺难题,推进‘普转优’模式全面落地,使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步入‘快车道’。同时,紧跟市场行情变化,认真剖析市场走势,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抓好生产组织的科学调度,坚决贯彻盈利产品多生产、微利产品控制生产、亏损产品坚决停产的管理原则,开发生产2332吨40Cr和20CrMnTi圆钢直供京津市场;开发生产356吨定尺长度为5.8m的S45Cr圆钢,涵盖Φ20mm、Φ25mm、Φ0mm、Φ35mm、Φ40mm五个规格,销往南美市场;开发生产417吨Φ8.0mm规格47B盘条销往东亚地区;首次成功开发生产396吨Φ5.5mm规格的55#硬线盘条销往京津市场;成功轧制972吨Φ6.5规格SWRCH22A-B冷镦钢销往华南市场;2月份,宣钢Φ50mm圆钢产量首次突破万吨。至此,宣钢已具备12个规格的圆钢生产能力。

全过程无死角管控 树立“下线就是客户”的意识

坚定不移地走低成本战略和精品战略之路,实现铁前成本在行业内部、华北地区领先;钢后围绕提质增效、新产品开发、产品提档升级,实现产品“普转优”,提升公司整体市场竞争力,是宣钢通过流程再造畅通“普转优”命脉的关键环节。

焦化工序严把原料、炼焦、熄焦、运输四道关,不断加强炉温稳定性控制,加强对焦饼中心温度和炉顶空间温度的测量频次,并以废气含氧量为指导,在合理范围内控制较低的空气过剩系数,今年以来,干熄率达到98%以上,为生产优质焦炭提供了有力支撑。炼铁工序成立多个“普转优”攻关小组,24小时对各种生产原料进行品质跟踪和性价比测算;狠抓热制度、造渣制度、送风制度落实,优化高炉各环节操作,最大限度地保证各工序衔接有序,各班次操作过渡平稳,各时段炉况高度受控。3月份,铁水一级品率平均达到90.59%,高于计划6个百分点,为宣钢冶炼优质品种钢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钢轧厂的核心就是‘双提’,即提升产品质量,拉动产品售价的提高。有问题不怕,关键是把问题摆到桌面上,逐个认真解决!”该厂厂长姜碧涛在质量例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为此,该厂制定了《一钢轧厂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品种钢售价的工作方案》,修订并完善了各钢种生产作业“知道书”和各岗位技术操作规程,重点对岗位质量职责、质量标准、质量风险辨识等内容进行说明,写所需、做所写、记所做,强化标准执行;建立质量日报制度、每周五“双提”例会制度和工艺监督检查制度,通过日小结、周总结,及时揭摆和整改工作中重点工艺控制参数执行、工艺质量设备运行及产品实物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完善工作措施,强化重点工作落实。同时,各作业区开展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专题攻关,炼钢作业区以“零喷溅”攻关为切入点,重点优化转炉装入制度和供氧制度,加强过程控制,强化挡渣操作,提高出钢温度命中率和转炉成分内控命中率;连铸作业区以控制单流事故,减少中包余钢和单支废品为工作重点,严格执行恒拉速制度,优化二冷配水制度,减少结晶器液面波动、强化保护浇注等措施提高连铸坯质量,针对连铸红外定尺切割系统老化现状,重点对铸坯定尺勤测量、勤修正、勤调整;棒材作业区围绕负差率展开专题攻关,对各规格螺纹钢的成品孔型进行优化,提高了各规格螺纹钢的负差收得率和稳定率指标;型材作业区紧紧围绕角钢精品化组织生产,通过提高导卫装配质量以及轧机装配质量,严格执行坯料加热制度以及待轧保温制度,及时进行料型调整、矫直操作和轧槽更换等措施保证产品外形尺寸和表面质量,实现工艺零堆钢。

二钢轧厂以普钢落实优钢的生产组织,优钢追求高端产品的生产标准,瞄准螺纹钢外发产品质量零异议、焊丝钢RE70S-6稳定质量打造华北第一、高碳硬线钢实现销售增量、圆钢具备19个规格的生产能力和条件“四个目标”展开攻坚。

在二钢轧厂150吨转炉主控室,车间主任贾建平正在与职工研究品种钢质量攻关方案。“严峻市场形势下,推进‘普转优’过程中,或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有勇气向困难亮剑,赢得最后的胜利。”针对150吨转炉冶炼优碳品种时易出现氮含量超标的问题,在贾建平的牵头组织下,该车间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转炉底吹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更好地发挥底吹作用,降低钢水氧化性,提高低碳品种钢质量。此外,针对冶炼不同品种钢的特点,他们在转炉生产一线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在高碳钢冶炼攻关中,深入推行窄成分控制,提高进精炼钢水命中率的基础上,以优化造渣制度为切入点,提高前期化渣效果,保证双渣去磷能力,提高终点碳、磷和温度的命中率;在含铝钢冶炼攻关中,详细总结铝在不同钢种中的收得率,解决了含铝钢的控铝难点,提高了钢水可浇性和纯净度。

冷床边,宣钢三棒生产线的生产主管习彦军正和几名职工聚焦在一截截刚刚酸洗过的圆钢上,咄咄逼人的热气,他们丝毫没有理会,边卡量、边检查表面质量。“尺寸控制、表面质量均满足用户要求,这样的产品闯市场肯定没有问题!”席彦军坚定地说。

席彦军的底气,来源于推进“普转优”模式中,一系列从“”到“”的深刻变化。连铸水口质量从“无跟踪”到“有跟踪”,使用时间、侵蚀状况等都清清楚楚地体现在记录上,为水口选择提供精确依据,大大提高了水口寿命,减少了更换水口对钢水带来的影响;圆钢由“批取样、班送样,日检测”变成“批取样、批送样、时检测”,可及时发现产品表面的质量缺陷,适时调整工艺参数,杜绝了大面积出现废钢;钢坯低倍从“无检测”到“有检测”,铸坯内部缩孔、夹杂、偏析、气泡均可及时发现;棒材生产线增设“在线酸洗检测”和“热顶锻实验”设备,并建立《三棒圆钢表面检验和热顶锻检验信息反馈流程》,由于设备问题造成的浅度划伤,可在最短时间内得以解决,消除了用户顾虑。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流程再造举措,使以往的“不可控”变为了全过程无死角管控,为“普转优”全面落地扫除了障碍、畅通了命脉。

强化快速反应机制向用户为中心转变

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宣钢迅速转变思路,加快“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推进“由生产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并适时成立销售分公司、国贸分公司、直销公司、技术中心(产品开发部)四大销售主体,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将优秀人才配置到营销队伍中去,通过各销售单元业务员深入市场,主动走访下游用户,了解市场需求;细分市场、品种、区域,科学进行用户分级,施行客户“分类管理”、“两级服务”(产线单元级、公司级)和“大客户经理制”,以质量保障、合同兑现和客户服务为核心,建立起快速响应联动机制,提高营销系统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制定销售人员激励机制,依据 “把关键的待遇、收入放到关键岗位”的原则,充分凸显销售“龙头”的地位,为营销模式的转型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宣钢将营销人员的收入与实际营销业绩挂钩,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

对接市场,就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这样用户才会踏踏实实买咱的产品。”4月13日上午9时,在宣钢二钢轧厂棒材车间冷床区域,生产主管王晓飞告诉记者。话音未落,忽然一股刺鼻的气味飘来,寻找源头,烟气蒸腾下,一个铁池子前,一名带着口罩的生产工正在转动一截红热的圆钢。王晓飞介绍:“圆钢抢市场,稳定的产品质量是前提。铁池里面盛放的是盐酸。经过酸洗后的圆钢,能够查找出产品表面存在的质量缺陷。”由于圆钢表面质量控制难度大,但市场前景很好。为此,该厂组织开展“多一个规格,多一个市场,创一分效益”劳动竞赛活动,成立圆钢开发组,技术人员深入市场调研,详细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为确保质量问题早发现,他们制订了“在线酸洗、低倍检测、热顶锻检验”制度,每两批取一次样子,发现情况及时通报。此时,王晓飞把那只经过酸洗的圆钢拿上平台,上下两截已经有了明显区别,进入酸洗池的那一截已经变成纯灰色,上一截呈现灰红色。他随即掏出卡尺边转动、边卡量,“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圆钢,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尺寸。钢材热胀冷缩十分明显,现在这个尺寸,最接近完全冷却后的产品尺寸,就是销售合同中规定的尺寸。”实现以生产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的转变,广大一线生产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普转优”模式全面落地。

一项项“硬碰硬”的举措成功应用于实践,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变化推动了“普转优”真正落地生根。我们有理由相信,宣钢的2015年将更加精彩。

                                                                                (李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