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屡现市场怪圈 凸显奶农弱势地位

13.01.2015  14:04
  •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2015年01月13日
  • 【字体:
  •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奶价走跌、国内乳品消费不振等因素直接推动下,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卖奶难现象,“倒奶杀牛”时有发生。为何频频上演“倒奶杀牛”现象?我国200万奶农如何才能跳出乳业魔咒?
      “倒奶杀牛”或造成奶业风险
      “留着卖不掉,倒了又可惜,每天只好把多出来的牛奶拉到敬老院献爱心。”成美玉是山东省东营的一家奶牛养殖户,谈到卖奶难,她愁容满面。
      随着收购价格的持续走低和乳企对鲜乳的限购限收,去年底以来,奶户杀牛弃养现象开始出现。“附近地区奶牛养殖场已经开始杀奶牛了。”山东省梁山县奶牛养殖大户裴树克告诉记者。
      农业部指出,近期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限收停收生鲜乳,导致国内部分地区发生卖奶难问题,甚至出现奶农“倒奶杀牛”现象,并有扩大蔓延趋势。
      这种现象并非初次出现。过去几年来,“倒奶杀牛”就曾在奶业主产区一些地方屡次上演。
      中国乳业杂志社社长冯艳秋认为,奶牛的饲养周期远比鸡、猪等畜禽长,养2年多才能产奶,存栏基数一旦下降很难恢复,而国内的上游养殖链如果断裂,下游加工企业就会被国外控制。
      根源在于奶农与奶企关系失衡
      专家指出,奶源过剩、消费低迷是造成“倒奶杀牛”的直接原因,深层次原因则是奶农与奶企间关系失衡,凸显奶农的弱势地位。
      据农业部奶业办公室副主任邓兴照介绍,与奶业发达国家大都实行养、加、销一体化经营不同,我国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脱节,乳品企业掌控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在价格上没有发言权,“奶少时抢奶、奶多时拒收”,成为乳企和奶农失衡关系的真实写照。
      “养殖环节的利润占乳业整体利润不足10%,奶价议价权掌控在乳品企业手中,形势不好时奶农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极端情况下只能杀牛弃养。”原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