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之花一路绽放飘香

10.03.2017  14:33

——记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衡水市公交18路路队

3月1日,衡水公交18路队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三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作为城市窗口,18路车队的21名司机都是星级司机,是爱岗敬业、奉献爱心的典范。5年来,他们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争创雷锋车队,对每一位乘客微笑服务,认真解答乘客问题,引导乘客文明乘车,协助老弱病残孕乘客安全乘车,做到了零违章、零责任投诉、零拒载,发生在他们身上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事迹数不胜数,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乘客的高度赞誉和认可。

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身上都承载着诸多的酸甜苦辣。”提到队员,18路队长李国峰感慨地说。

为他人着想 行驶18万公里的铁姑娘

2011年,朱琳走上了公交车司机岗位,转眼间已经6年了,6年里她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行驶18万公里,做到了真正的无投诉,无事故。这跟她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始终把安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恪守职业道德,礼让三先,文明驾车;认真贯彻落实“拧紧、调整、清洁、润滑、防腐”十字作业法。

作为公司的形象线路,18路对驾驶员的要求很高。朱琳服务热情,时刻为他人着想,赢得了大家的好评。有一次,有位50多岁的老太太乘坐朱琳的车,从火车站到啤酒厂看孙子,回家时已是晚上七点多,这个点公交车已下班,还赶上下小雨,打车也不容易。朱琳在开车返程途中看到站台上焦急的老人,因为还要赶回公司交车,朱琳把自己的雨伞递给她,并嘱咐老人等着她。朱琳回公司交完车后,开着自己的车又赶回啤酒厂,把老人送回家。此后,老人每次看望孙子回家晚了总是坐朱琳的车回家。

肯吃苦,善钻研的朱琳在业务技术上逐渐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自2011年公司实行星级评审制以来,朱琳连续三年月月都被评为星级车长。

把乘客当家人对待的好闺女

自2009年成为公交司机,臧立荣就开始研究乘客心理,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掌握语言技巧,在她的工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微笑迎送每一位乘客,如对家人一样悉心照顾行动不便的乘客,真心赢得了乘客的理解和信赖。

大爷,您小心点!”去年11月,在招贤路附近,一位白发苍苍、行动迟缓的老人要上车,臧立荣见状赶忙微笑着起身去扶。“谢谢你闺女。”这一善举打动了老人,他不经意间说了这么一句话,说完却又道歉,“对不起,我说错话了,不应该那么称呼你。”“没关系,大爷,您就把我当成您闺女好了,有啥我能帮上忙的事,尽管说。”臧立荣安慰老人。后来,老人就真把她当成了闺女,没事就坐臧立荣的车出去转一转。老人爱写诗,有了新作品就通过微信分享给臧立荣,她总是第一时间阅读并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老人的作品,让老人有自豪感。

可大家都不知道,臧立荣还是一个母亲,她的儿子只有一岁零一个月,因工作关系,儿子只能放在枣强的婆婆家,正常情况下,她上三天班才能休息一天,所以每周只有一次见儿子的机会,只有五六个小时的相处时间,因为她第二天还得上班。每次儿子睡着了,她才偷偷回衡水,一向开朗的她每次走时都会掉眼泪。

把工作当成享受的乐观老队长

谈到严强,同事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责任心特别强,做事特别细心周到!”同事这样评价他。2014年8月到2016年11月,严强一直担任18路车队队长,18车队的21名司机,每人的家庭成员都有谁,每个人都有什么习惯和毛病,社会交往情况、家庭存在的状况等,严强都了如指掌。

严强说,你就得了解情况啊,你不了解,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带到工作中,开车不允许你分心,不允许你三心二意。如果司机出了问题,心里头包袱大了,工作中就容易出状况,这不仅是对工作的不负责,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一位司机因与老人关系处理不好,经常出现家庭矛盾,导致孩子没人看,该司机就三天两头请假,即便上班情绪也不好。严强就屡次给他做工作,谈家庭对于工作的重要性,教他如何协调好家庭关系。在严强的引导下,该司机彻底改头换面,学会了与老人和谐相处,家庭关系处理好了,工作热情也高涨了,不但不再请假,还经常替别人值班,曾经的问题司机成了同事眼中的热心肠。

之所以大家佩服严强,还有另一个原因,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有严重的肺栓塞,母亲身体也不好,作为高中教师的妻子也常加班,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严强一个人身上。在车上坚守16个半小时是常态,严强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照顾父亲,因为父亲睡觉不能平躺,经常一咳嗽就一宿,他就几次起床帮父亲拍背翻身。作为一名正常人做到这些不算什么,可对于严强就很不易,因为他还是淋巴癌患者。2006年,他被查出癌症,经历了长期痛苦的放化疗治疗后,病情才得到了稳定。在公交司机岗位的8年里,他始终乐观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虽然单位和家里都很忙,可我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减压,把工作当成了一种享受。”严强如是说,因为他的乐观,病也好转了,现在他的病再也没有复发。

接过奉献交接棒的新队长

去年夏天,微信圈的一则寻人启示引起了18路队长李国峰的注意,一位十四五岁的男孩离家出走,两天没有音信,家人很着急。当天,公交车上的一个男孩引起了李国峰的注意,看上去很像微信里寻找的孩子。李国峰就问他在哪儿下车?去哪里?到站后,经过仔细询问,这才确认是那孩子。李国峰稳住孩子,急忙向公司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反映情况,并寻求帮助,最后,公司联系到了孩子的父母,把孩子接走。

孩子的父母是做啥的?叫什么名字?李国峰都不知道,他也没有给对方留名。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种事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经他帮助过的走失儿童和迷路老人就有六七个,都没有宣扬,没有留名。

去年11月,李国峰接过车队队长的交接棒,对于这个交接棒的分量和内涵,他有自己的理解,就是奉献。“18路车奉献的精神不能丢,我还将带领大家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赋予‘奉献’新的内涵。”李国峰承诺。(李海江 杜纪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