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证明“不用开”比“不再开”更重要

25.08.2015  13:32

  身份证丢了,户口簿丢了,甚至人“丢”了,都要去派出所。“有困难找警察”是不假,可有些事情,民警真的帮不了忙。前天,公安部在其官方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上就晒出了18项不该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那些要开具“我是我”“我妈是我妈”类似奇葩证明的市民可要看准了,这些证明到底该哪些部门出具。(8月24日《重庆晨报》)

  公安机关不再开具"我妈是我妈"等18类证明,对此,公众不是欢呼,而是充满了担忧,公安机关不开“奇葩证明”了,那么找谁开?对于老百姓来说,不是不再开,而是“不用开”,如果仍然还需要“奇葩证明”,那么公安机关此举却不是便民,而是增加了老百姓的麻烦,本来以前可以找公安机关开证明,现在可能连能开证明的职能部门也找不到了,岂非是更麻烦了?

  其实,之所以称为“奇葩证明”,一个根本原因是折腾老百姓,因为这样的证明根本不需要,也没有什么意义。“奇葩证明”,本应该从我们的世界里消失的,可却整天在折腾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开具“我是我”“我妈是我妈”这样的“奇葩证明”,谁都知道不符合常理,谁都知道这早该废除,且在当前一再“痛打”的情形下,仍然“顽强”存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简政放权”的意义谁不知道,可为何废除“奇葩证明”就那么难?职能部门为民服务意识为何总不见提高呢?

  据报道,家住广州的曾先生出生在重庆,由于出生在重庆直辖前,因此,户籍资料上的出生地显示的是“四川省重庆市”。到底是四川还是重庆?曾先生在办理港澳通行证业务时,就遇到了难题。最后,曾先生折腾了许久,只能在出入境系统的表格上将出生地改为“四川省”,这才得以顺利办证。明明是职能部门的错,却让老百姓“埋单”,这或许才是“奇葩证明”难以消除的真正原因。

  公安机关不再出具“奇葩证明”,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只是“单兵突进”,这只能会变成一件麻烦事,而不会让老百姓享受到什么便利。什么时候开启“不用开”模式,只要将公民的身份证号码一输入,不管哪个部门都可以从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在“互联网+”时代,这并不难做到,关键还在于加快改革步伐,以民生为本。如此,“奇葩证明”才会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再也不会折腾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