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头版报道衡水市着力破解为民服务突出问题

07.08.2014  17:12

8月6日,《河北日报》头版刊发文章,报道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衡水市以刹“四风”、转作风、惠民生、促发展为目标,将党的群众路线与为民服务和为民排忧解难相结合,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其中涉及衡水市民政局设立村级民政专干,破解基层服务难题。全文如下:

衡水着力破解为民服务突出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衡水市以刹“四风”、转作风、惠民生、促发展为目标,将党的群众路线体现在为民服务和为民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当中,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之前听说办理企业注册登记要跑好几个部门,来回要跑上十几趟,没有十天半个月是办不下来的。”近日,打算开办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的宋来福正在衡水市政务中心注册登记综合窗口排队。实际上,这次宋来福办理注册登记的时间不会超过5天,这得益于衡水市推出的“一口清”服务企业登记注册模式。按照这一模式,注册登记综合窗口将工商营业执照、公安公章刻制备案、质监组织机构代码证、国地税税务登记证等业务集中在一起,企业注册申请人只需将企业注册登记所需的材料提交给综合窗口,由该窗口统一受理、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制证、统一送达,原来涉及5个部门、申报30项材料、12个工作日才能办结的事项,现在只需到1个窗口、申报17项材料、5个工作日即可办结。据了解,实施“一口清”模式当月,该市政务中心窗口共办理新登记市场主体316户,同比增长172.4%。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形成了一个强烈共识:必须抓住成为河北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的机遇,围绕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需要解决和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功能,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衡水市委书记李谦介绍说,除了“一口清”,该市还针对重点建设项目创立了“一号通”服务、针对重点企业创立了“一卡通”服务,并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条件、大力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积极做好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政府做企业的贴心保姆,企业当然会给政府由衷“点赞”,河北广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伟深有感触地说:“‘一卡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原来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办好的证照现在三天就结了,确实方便了企业。”据了解,今年一季度,衡水市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二,包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得以凸显。

衡水市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不仅仅表现在服务市场主体上,也体现在群众意见大、服务需求多的领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衡水市交警支队将车管所从领导、民警到工勤人员一个不留,全部轮换出去,并采取了业务下放、改变自主选号方式、设置“业务导办台”等措施,让群众真切体会到变化:车托一哄而上的搭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目了然的流程公示和明白无误的“义务导办”;让人郁闷的冷硬横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业务快速的流转,高效的办理;繁琐冗长的环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化流畅的自主自助、一站式服务。

衡水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达300万人,民政对象占农村人口三分之一,半数以上的民生工作与民政有关,基层民政工作的繁重可想而知。然而,全市114个乡镇民政所只有175人,所均1.5人,基层民政力量薄弱可见一斑。去年7月,为了解决农村民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衡水市以不同条件的安平、饶阳、武强作为试点,建立了一支不走的村级民政专职干部队伍。“民政专干”的工作包括扶危济困、审核低保、上报灾情等11项内容,大多跟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关。目前,该市4994个村全部设立了“民政专干”,有效改变了农村民政工作的困境。去年市里受灾,三个试点县上报灾情只用了半天,而没有试点的县用了4天时间才报完。更让人欣喜的是,“民政专干”的设立使农村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因民政工作不到位引发的信访案件也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