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明:“天价制服”不是公务员形象的好载体

26.08.2014  13:02

    湖北当地论坛近日出现的一条爆料帖引网友热议。爆料人称,黄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招标公告,以49万元的预算采购150套制服,平均每套3266元,网友直呼“天价”。(8月25日 《新京报》)

    对于天价制服采购,有关方面的解释是,公务制服是一个“套装”,每套平均只有3266元,包含春服、秋服、冬服、帽子、领带等。其潜台词就是,49万的总采购额虽然看着吓人,但真正按件计算,却只是毛毛雨,不必大奖小怪。但一个机关仅仅制服就铲掉49万公帑,又怎能不让人莫名惊诧?

    其实,即使按件计算,每件3266元,也是超标采购。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财政部发布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制式服装及标志供应办法》明确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制服按热区、温区、寒区设定不同的配置,三区最高的指导价格分别为1415元、1955元、2071元。黄石市按规定属于温区,不得超过1955元。显然3266元/套的标准,是不折不扣的超标采购。

    工作制服是公务员形象的直接载体,理应“拿得起放得下”,既得体、整洁,又阳光、威严。毕竟,穿的松松垮垮、邋里邋遢,既有碍观瞻,又不能反映公务员的阳光性、亲和力。但有些地方却始终有一个误区,就是“制服浪费”不算浪费、只有贵族化的工服,才能对得起公务员形象,造成大量公帑浪费在制服、办公用品等“微采购”上。

    然而,“天价制服”并不是公务员形象的最佳载体。试想,穿着毛呢大衣、肩挎名牌皮包,去执法、收税、查账,适合么?身穿普通的布料制服去企业检查,岂不是与群众亲近?因此,就本案而言,尽管“天价制服”背后有没有惊天猫腻,还有待调查。但叫停天价制服采购,且调查相关当事人,是马上要完成的动作。

    笔者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在生产型企业,一套工服一般都不到100元,且规定工服使用年限。倘若提前退役,自己要负担一部分成本。尽管,企业多是在商言商,企业的规定是出于节省工服成本的考量,但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社会资源。工装在机关与企业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一面镜子,有关方面应该警醒。其实,公务员作为人民公仆,对自己狠一点,在制服着装上走群众路线、向企业看齐,又有什么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