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运河成功申遗(下):原生态运河的未来期许

26.06.2014  11:26

运河景观(摄于沧县捷地减河)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董立龙摄

   【阅读提示】“原生态”,被评价为中国大运河河北段最具特色的地方。

    因为干涸,大运河河北段的运河形态,更多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很多时候,人们甚至已经忽略了身边还有这样一条纵贯南北,存续千余年的运河。

    申遗成功,大运河迅速吸引了无数的目光。世界文化遗产的光环下,这条原生态运河在未来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董立龙 戴绍志[沧州报道]

     让运河再“”两千年

    踏访大运河沧州段,常让人有时空穿越的感觉。

    在河堤上行走,忽然不见了高楼大厦,只见弯弯的河道,郁郁葱葱的林木,存在了上千年的夯土堤坝依然坚固。

    没水的地方,草也长得稀落。十几只羊散落在河底的草地上,一位抱着羊鞭的农民看护着它们。他随身携带的收音机,远远传来悠扬的歌声:“大船装的白粱米,小船装的青竹竿,大船能靠九江口,小船能靠河两岸……

    “这是当年的船工号子,现在会唱的人不多了。”放羊的老刘,父亲曾经做过船工,他也因此对运河有着不一般的感情。他说:“我们多么盼望着运河再‘活’过来呀!

    期盼着运河“”过来,是记者在沧州为期3天的采访中所有受访者的愿望。但是在怎样让运河“”过来的方式上,从政府部门到普通群众,从文保专家到社会人士,各有各的意见。

    “我也是在运河边长大的,我期待着运河复兴。”沧州市建投集团一位负责人介绍,6月21日,《沧州市御河整体改造城市设计方案》通过了市规委会的评审,按此方案,沧州市将用七到八年时间,盘活13920亩土地,总投资超过200亿元,让市区段运河两岸发生巨变。

    “这次的新方案也是在努力让运河再‘活’两千年。”该负责人表示,为此,该集团专门成立了古运河文化产业开发投资公司。

    在这位负责人的描述中,改造范围从沧州市的北外环(渤海路)直到南外环(海河路),将在运河两岸打造12个功能区,从生态居住到集聚产学研,从汇聚传统文化到为青年人打造乐园……最终呈现一个现代化新城区。

    同政府部门的宏大规划相比,一些普通市民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我只想要一个本真的运河。”育红小学教师王韬自2006年起曾步行踏访了215公里长的大运河沧州段,并走访了省外一些对运河进行改造开发的城市。他发现,运河正在遭遇“两害”:一是在一些农村河段,运河被当成了大垃圾场,“被糟蹋得太厉害了”;二是某些城市沿河建起的商业街,仿明清建筑的“假古董”让运河显得不伦不类。

    “对于遗产的保护,应该遵循最小干预原则。”省大运河联合申遗办成员、沧州市文物局执法督查科科长郑志利则表示,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在不违反《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利用,但是需要尽量不让其周边环境发生太大的改变,不能破坏其风貌。

    郑志利介绍,沧州市文物局负责的一个预警监测平台,正在全天候对世界遗产保护地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