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底下好“乘凉”

26.03.2015  11:46

——造林一线新观察③正定县发展“林下经济”扩展增收空间

□本报记者 侯天仪

在正定县西柏堂村边,如果不是公路边竖立的引导牌,过路车辆不太会注意到藏在林中的“乡约生态农场”。这家农场由村民房书利开办,依靠承包村集体300亩生态林的林下空间,养殖生产与众不同的“蚯蚓蛋”。

虽然看上去与普通鸡蛋并无两样,但房书利格外认真地解释,这种林下产品营养很丰富。“别人的鸡蛋论斤称,我的论个儿卖,一个‘蚯蚓蛋’4元钱,而且还是限量供应。”他介绍,自己在2013年以100元/亩的年租金承包了这片林下空间,利用阴凉湿润有利于蚯蚓成活的优势,引进养殖“日本大平2号”蚯蚓品种,并将其作为鸡饲料和甲鱼饲料,通过订单销售,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大树底下好乘凉。房书利这种看似取巧的农业发展形态,与正定县推动发展林下经济密不可分。该县林业负责同志表示,在保障造林绿化成果的前提下,根据绿化树木的不同生长期,采用不同模式开发林下经济,引导在树木尚未成材、结果的“空当期”进行以林养林,可以保障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具体来说,在树木处于幼林期时,鼓励群众发展林药、林粮等套种形式。随着林木的茁壮生长,林内能透进来的阳光减少,重点种养喜阴的动植物,进行林下种植养殖套养。目前,该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3800亩,年产值约3000万元。

在大孙村的村民黄延威看来,林下种养能巧致富。10年前,他与父亲一起承包了1000多亩的滹沱河沙地,全部栽种上了速生杨。虽然树木成材后收益可观,但在较长时间的树木生长阶段中,土地租金和林苗采购费用也是黄延威不小的负担。

在正定县林下经济规划的基础上,黄延威将林下经济与特种养殖相结合,先后引进300余只鸵鸟在林下饲养。如今,这批鸵鸟陆续成年,迅速变成附近县(市)农业观光园的抢手货。“鸵鸟浑身都是宝。肉可以加工后端上餐桌,蛋壳是雕刻工艺品的天然素材,鸵鸟经过驯化后,还能变成‘演艺明星’。”黄延威说,一只成年鸵鸟能够带来一万多元的纯利润,这也坚定了自己继续做强林下养殖的信心。

据了解,正定县的林下经济发展已经初见成效。其中,林下种植方面,全县林下种植黄芪等中药材200亩,年产量300吨,年产值40万元;林下种植粮棉油菜2000亩,年产量300吨,年产值160万元;林下养殖模式方面,林下养殖家禽年产值100万元,林下养鸵鸟年产值200万元,林下养蚯蚓年产值2500万元。

今后,该县还将继续突出特色,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畜牧业发展、农业科推广相结合,努力优化和推广适宜该县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