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研究部门预算审计技术方法的必要性

13.06.2016  20:48

 

    大数据时代带给审计工作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审计工作面对的是被审计单位海量庞杂的数据,不开展大数据分析,审计工作将寸步难行;另一方面,大数据极大的扩展了我们的视野,既包括最全面、最基层的微观数据,又可以形成反映整体的宏观数据。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全口径财政预算监督的要求,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技术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政策要求。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第十九条明确提出: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这是国家首次在文件中将大数据审计列入审计信息化工作重点,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方向。审计机关要适应大数据审计需要,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二是时代要求。审计部门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和监督部门,保持对社会经济信息的灵敏感触、及时剖析、适时反应,是公共财政和经济运行管理工作在大数据时代实现信息化、高科技化的内在要求,而大数据思维在审计领域的有效运用也成为时势所需。积极探索创新,加快推进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

    三是技术要求。审计技术和方法是随着科学技和管理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体系是在原始的查账基础上从低级向高级、从不完备到比较完备发展起来的。在业务和会计处理手工操阶段,审计实施的是账表导向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当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全面应用于业务和会计处理时,审计实施的是系统导向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当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全面应于业务和财务管理时,审计实施的是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和方法;与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和方法并行的是,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业务和会计处理时,审计实施的是IT审计技术和方法。目前,面对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审计人员需要应时而变来适应由此带来的变化,分析大数据时代对审计抽样技术、审计报告模式、审计证据搜集等技术和方法的影响。(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