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关联比对分析,从不对称信息中挖掘案源

04.08.2016  09:33

  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一些让人匪夷所思、损害公平正义、饱受社会诟病的现象,比如,“死人领养老金”、“开着宝马住保障房”、“农村和城镇医保两头报”、 “坐飞机领低保”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些政府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相互隔绝和割裂,数据信息开放和共享度不高,因而形成了信息孤 岛,造成了政府管理和治理的“软肋”和漏洞。这为我们审计机关实现由单点离散审计向多点联动审计转变,从宏观层面进行大数据关联比对分析,提高发现违规违 纪违法问题线索,提供了良机和用武之地,也彰显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的精彩和魅力。

  透析一下上述问题的“病灶”,我们不难发现,公安部门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与社会保障部门、房管部门的信息系统若互联互通,社会保障部门就会及时发现社保对 象已经死亡,便可停止对其的养老金发放,房管部门在审核保障房分配对象的资格时,就会根据有关限制条件,取消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保障房享受资格,杜绝 “死人领养老金”、“开着宝马住保障房”的现象,同样的逻辑,农村和城镇医保管理机构、交通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信息系统,假如也能开放共享,在为群众提供公 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时,就会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加强审核把关力度,从而避免“农村和城镇医保两头报”、“坐飞机领低保”等现象。

  经验告诉我们,“鱼塘缺口处鱼最多”,“浑水的鱼塘好摸鱼”,管理混乱、漏洞百出的地方问题复杂,数量也多。既然管理和治理的“软肋”和漏洞,因数据信息未 能开放整合共享,造成不对称而生,同样,发现这些“软肋”和漏洞滋生出的问题,也需要从数据信息的发展和比对上动脑筋,寻对策。在这一点上,笔者的同事们 在以下“四个”案例中,充分领略到了大数据审计的厉害、神奇和甜头。他们依托税收审计联网平台,运用124个 税收审计分析模型,围绕税务管理、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等几乎所有的地税业务流程,查询分析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情况,同时与国土、工商、房地 产、招投标、工程施工许可等外部涉税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查出部分企业利用税款申报模块的漏洞,缓缴、少缴各类税款数千万元。

  还有,他们从人社部门金保工程信息系统中取得失地农民保障资金的发放数据,与农村征地拆迁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发放数据中存在未征地发放、重复发 放、大额发放、一人多卡等众多异常现象,最终经过现场核实,查出某区经办人员以虚假名册侵占失地农民保障资金数十万元;通过比对保障性住房人员信息数据与 房管部门商品房信息,发现数十名购有商品房、超过规定标准的人员违规享受经济适用住房;通过将享受保障性住房待遇人员信息与同期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公积金 缴费基数、个人所得税实际纳税数及机动车辆登记信息等进行比对,也查出了骗取或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骗取或违规领取货币补贴等问题。

  这些问题,离开大数据关联比对分析,要发现它,难度是非常大的,也是不敢想象的。笔者由此对大数据审计的感性认识、信心和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深刻 地感悟和体会到,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各级审计监督机关要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工 作模式,坚持建、联、用并举。既要重视数字化审计平台的建设和信息系统的联网,更要倡导和推动审计人员树立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审计意识,加强大数据审计工 作模式的探索和运用,通过对相关管理部门的数据信息归集,破除信息孤岛,再建立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多维分析比对,从中查找和发现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疑 点,为分散核实“升级”、“导航”,以大幅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同时,扩大审计覆盖面,实现对一定区域内的审计全覆盖。(顾洪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