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300多年未曾结冰热河水为啥结了冰?

25.11.2014  03:02

河北广播网11月24日消息(河北电台记者 孙伟)承德自清代避暑山庄肇建即称热河,史书记载,热河之名缘于避暑山庄内一条300米左右的泉涌热流,每至隆冬时节,山庄湖区冰冻三尺,唯独这段泉流热气氤氲,愈300年不曾结冰。然而,从2012年开始,人们惊奇的发现,热河结冰了。今年12月未到,热河再度冰封。11月20日,来自山西阳泉的闫先生专程来到承德避暑山庄,电视剧《打狗棍》让他对“热河”这个地方无限向往,在诺大的山庄里,他花了近一个小时找到了热河泉所在的水域。然而,号称300多年未曾结冰的热河却和周围的水域一样,被一层薄薄的冰覆盖了。

第一次来承德的闫先生看到的其实是热河泉的第三次结冰。2012年冬天,承德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第一次发现热河结冰,当时大家以为是水底淤泥阻塞了泉眼,还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淤,但效果并不理想,2013年入冬,热河泉再度冰封。

与此同时,位于承德市北部几十公里的隆化县七家乡、承德县头沟乡一带,温泉开采正如火如荼,枫水湾温泉度假村、天域温泉度假村以及难以计数的民间小型温泉浴场所遍地开花。按照武烈河的流向,承德的地表水从北向南汇入滦河,史料记载,武烈河在避暑山庄肇建之初曾热气蒸腾,一路南下。

承德市文物局副局长孙继新介绍,清朝初年,流经承德市的武烈河本身就是一条热河。孙继新说:“当年康熙选择在这里修建避暑山庄的时候,这个地方就是个小村落----热河上营,为什么叫热河上营呢,因为流经承德市区有一条河就是武烈河,在流经承德这个地方的时候这里有一片天然的温泉,温泉水汇入武烈河,从这儿起始开始叫热河,一直到这条河汇入滦河,所以上有这个村庄叫热河上营,下游的村庄叫热河下营,到民国时期,它的建制称作热河省,承德是热河省的省会”。

由此看来,地下热流的方向与武烈河一样,也是由北向南,北部为上游,南部为下游。那么,热河水变凉,水温达到冰点结冰,会不会与上游的温泉开采有关?两年多时间里,这个推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合理猜想。承德市文物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目前而言,这种猜想仍然是热河结冰的最合理解释。工作人员说:“反正大家都这么说,地下水是相通的,周边地区把这个热水都给取出去了,那肯定流不到这儿了,咱这个泉是流到地面上的,到地面儿本身量就特别小,压力就小,普通老百姓这么想都能想出来的。

这位工作人员说,这两年里,她曾亲自去隆化境内的温泉村看过,温泉开采之多之乱已到了随意而为的地步。2012年开业的枫水湾温泉度假村是隆化县一处著名的休闲胜地,枫水湾项目规划占地2300亩,文化名居、旅游酒店、产权公寓无不以优质的地下温泉为卖点,度假村负责人告诉记者,那里的温泉质量极高,出水温度能达到九十多度。温泉浴项目十分红火。负责人介绍:“从早上8:30到晚上11:30,今年到现在接待了23万人,如果增加营业面积接待40万人应该问题不大。”与此同时,一些小型的农家温泉同样生意不错。在隆化县七家乡一带,很多农户在自家院里打出温泉,浴坑有大有小,客人可随意换水,不必多加费用。在网上很容易就能找到他们的联系电话。

一边是红红火火的温泉生意,一边是三百年的热河结了冰,一位承德市民说,这之间到底有没有直接关系?河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高级工程师王会壮告诉记者,在山区,地下水沿地壳断裂层深度循环,之后从某一个点涌出,形成温泉。一般而言,也只有大的断裂带能够形成温泉,其范围往往是几十乃至上百公里。温泉与地表水一样分上下游,如果上游开采过度,下游断流就是十分简单的事儿。王会壮:“从理论上说,如果你遍地开花都开采,还是上游,或者说离着它几十公里,如果它是一条构造来的水,一条线上的水,那么,若果你开采量造成水位下降水量减少,避暑山庄过去是自留的,那肯定现在就不留了呗。这个很有可能啊,如果从地质大的构造上它属于一个构造,那肯定就是它影响的。

一位承德市民说,热河连续三年结冰,无论在承德还是更大范围决不是一件小事儿,有关部门应该抓紧行动,采取科学措施,给世人一个交待。

承德市民:“今年我也50多岁了,说热河结冰了,我们心里非常不舒服,几百年的热河再结冰,我们心里很别扭,我觉得承德作为世界遗产保护地,中国的旅游文化名城,应该从大局把握一下,这不是我们普通市民能左右的,我觉得政府应该承担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