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治理雾霾进行时:强力治理6000多个在建工地扬尘

06.11.2014  10:34

去年年底,建筑工人在邢台市某项目建筑工程基槽防尘棚内工作。 新华社发

   “治理雾霾进行时(下)

    有关部门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扬尘是城市PM10的首要污染来源,各类建筑施工工地、道路积灰、机动车扬尘,尤其是城中村大面积拆迁等是扬尘的主要来源。由此,全省目前6000多个在建工地成为扬尘治理的重中之重。

    去年9月,我省印发《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15条措施》,并迅速在全省实施。这项被看作有史以来最为严格、国内标准最高的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新规受到外界极大关注。今年,我省又将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的重点从城市主城区扩展到郊县。

    扬尘治理新规出台一年多来,实施情况如何?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王博

    史上最严的扬尘治理新规

    沙石乱堆、尘土飞扬、泥浆四溅……这是人们对于传统建筑工地的印象。但在石家庄塔南路与建通街交口一处建设工地上,记者却看到,主路硬化平整,基槽周边用绿色的防尘网覆盖严密,工地出口的车体喷淋设备不时开启。

    这个开工半年多的工地花了大半个月,斥资300万元购进了防尘网、喷淋和监控设备等防尘“标配”。该楼盘前期施工副总经理祁一帆最近收到一个好消息:市里决定,申报该工地参加今年省级文明工地评选。

    一个房地产项目为什么如此大手笔做防尘?

    “我们也是‘被逼无奈’。” 祁一帆笑着说,这背后是一段他自称为“不堪回首”的经历。

    今年3月,手续尚未齐全,甚至连工程围挡都没做,该工地就贸然开工了,一时间尘土飞扬,成了扬尘监管部门——区城管大队的重点监管对象。

    围堵大门、开罚款单、限制混凝土供应……城管大队连下“猛药”。几天僵持之后,开发商顶不住了。“必须按照‘十条措施’整改!”石家庄市裕华区城管局副局长周启斌态度坚决,并将一份印有“十条措施”的政府文件交给开发商。

    “十条措施”是《石家庄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管理标准(试行)》的简称,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扬尘治理有明确规定。

    “说实话,我们对石家庄建设工地最新的防尘规定并不了解,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石家庄版’扬尘治理规定较为严格。”祁一帆告诉记者。

    此言不虚。石家庄这份于去年4月出台的文件被看作是史上最严格的扬尘治理政策,这一度让很多开发商难以接受。

    “施工现场从大门入口处硬化长度不少于30米”“生活垃圾采用封闭式容器存放,日产日清”……文件中的每条措施都很具体。

    新政源自一次“取经”。去年9月,由石家庄多个部门组成的调研组奔赴兰州考察。

    “兰州与石家庄在冬季静风率偏高等多个方面相似,近几年兰州大气治理成果显著,扬尘治理有不少宝贵经验。”调研组成员之一、石家庄市安监站管理科科长张银国说,最终出台的“石家庄版”扬尘治理标准比兰州更为严格,如市区主要路段工地的封闭围挡高度不小于3米,而兰州规定不小于2.5米。

    有关部门评价,一年来,扬尘治理的高标准促使当地建筑工地整体卫生水平明显提升。今年以来,西藏、南京、昆明等地同行纷纷前来“取经”。

    石家庄的先试先行为省级层面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去年9月12日,省住建厅在我省于2012年7月发布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的基础之上,印发《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15条措施》,将扬尘治理的各项指标再提高、再细化。这被媒体解读为史上最严格的省级扬尘治理新规。

    “经过一年多的整治,目前,我省设区市主城区的建筑工地已基本达标,今年年初,扬尘治理范围扩展到县城的主城区。”河北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坦言,与主城区相比,县域内建筑工地的扬尘治理尚显得“火候不足”。

    据了解,督促全省目前6000多个在建工地落实有关措施,将成为扬尘治理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