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处置循环利用 四川绵阳打出绿色发展“组合拳”
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积极探索固体废弃物处理有效途径,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截至目前,绵阳已经走出一条工业垃圾“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之路,全链条管控生活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并且严把关口、严格监管打出了一套多措并举“组合拳”。
5月的绵州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围绕“幸福美丽绵阳建设”这一战略部署,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致力于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将其与发展循环经济统筹考虑,有力推动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探索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发展路径。
如今,广大市民在感受到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也品味着生态宜居带来的舒适和惬意。
循环利用工业垃圾“生”出宝贝
位于游仙经济开发区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四川保和富山再生资源产业园,废铜等固废经过分拣、冶炼加工之后“华丽转身”,变成了高压电缆和网线等新的产品。保和富山的成功做法仅仅是绵阳市固废资源化利用的一个缩影。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固废的有效处理。绵阳市工业固废主要产生于电力、化工、电子信息、汽车等行业,以粉煤灰、冶炼废渣、炉渣、煤矸石、尾矿为主。
“循环利用”,无疑是处理好固废的一剂良方。基于这一思路,绵阳市坚持“从源头上控产量、从治理上提效益、从监管上保安全”举措,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减免税、鼓励支持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鼓励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固废的资源化利用。以绵阳市军民融合型企业典型代表为例,废盐是该公司在生产中产生的固废,产量大且无害化处置费用高。“每处理一吨废盐,公司要花3500元左右,一年开支不小。”相关负责人说道,公司为此专门组织研发力量,不断收集市场和技术信息,经过反复研究实验,最终从废盐中成功提出了有价值的产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绵阳市还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探索固废利用的新模式新方法。在绵阳,“变废为宝”的企业案例不胜枚举。
科学处置生活垃圾“烧”出电能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绵阳市积极创新实践,规范化管理,从垃圾产生、运输、处置等环节“全链条管控”,促进资源利用提档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科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市本级首个“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签约项目。该项目位于涪城区玉皇镇坚堡梁村,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一期项目计划今年6月投入试运行。”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绵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处理规模为1500吨/天,其中一期1000吨/天、二期规模为500吨/天,配套总装机容量为3.2万KW/h,年发电量2.8亿度。项目建成后,不仅对绵阳城区每天产生的上千吨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处置,同时辐射到周边县城和较大场镇。采用焚烧发电方式处理后,垃圾减量达到85%左右,可有效缓解垃圾填埋产生的占地问题,更好地推动生活垃圾处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尤其是资源化效果显著。
此外,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可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的余热建设市政污泥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置等项目,集中无害化处理固废,实现固废的物流、能流有序循环,最终达到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为有效防止二次污染,垃圾焚烧发电厂还在烟道末端装有烟气在线监测系统,与市环保局联网,随时接受环保部门和市民的监督。其烟气排放指标优于国家GB18485-2014最新标准,部分指标达到甚至优于欧盟2000标准。
源头防控多措并举“管”出成效
在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环境权益。对于固废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绵阳市从不回避,始终高度重视,从改革着眼、从创新着力、从制度设计入手,先行先试、勇探路径、敢闯新路,积极谋划实施一系列推进绿色循环发展的“组合拳”。
——严把关口。绵阳市对于能耗高、污染重、经济效益差且难于治理的固废产生企业,坚决实施关、停、并、转,对国家明令禁止和限期淘汰的生产工艺等,有关部门坚决不予审批,从源头上减少固废的产生。
——严格监管。各级各部门不断完善固废处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强化日常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恶意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双随机”的相关要求,随机选取执法人员和被检查单位,提高日常监管的突然性和随机性,减少违法企业的侥幸心理。对重点行业,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主动公开环境监管信息,鼓励社会参与监督。
不仅如此,市人大常委会为加强环境保护,有效防治固废污染,多次会同环保等部门,就固废分布和处置现状、当前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防治重点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全市环保部门不断加大固废监督管理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危险废物产生及经营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严肃查处涉危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跨省危险废物转移审批制度,动态统计危险废物转移种类、数量、去向,建立电子台账,不断完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举办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会,印制危险废物管理手册并发放,在全省得到推广。
绿水青山,流金淌银。一系列“组合拳”扎实有力,全市固废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