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凌云航空情

14.03.2016  14:01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航空螺旋桨研发领域的领军人物徐丁丁

  人物简介

  徐丁丁,中航工业惠阳航空螺旋桨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工程师,也是中国航空螺旋桨研发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等,他主持研发的空警200螺旋桨项目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月24日下午6时许,徐丁丁从单位赶往保定东站,他要坐高铁到株洲出差。他的行李很简单,只有一个装资料的书包。临行前,他匆匆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就是这样匆匆的采访,也是笔者一周之内连续三次联系,他才抽出宝贵的时间得以进行的。

  “您去几天呀,不带换洗的衣物吗?”笔者忍不住问。

  “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出差几天、出差地点,我提前并不知情,所以没法根据出差的天数和出差地点的天气情况准备衣物。”徐丁丁笑着解释,他的包里常年备着充电器、刮胡刀以及洗漱用品,一接到任务随时出发。

  徐丁丁有一个出差统计表,笔者注意到,从2001年至今,徐丁丁累计出差近2000天。

  徐丁丁是中航工业惠阳航空螺旋桨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我省最主要的航空企业之一)的副总工程师,也是中国航空螺旋桨研发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等,他主持研发的空警200螺旋桨项目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矢志不渝,情系航空

  ——他一心扑在螺旋桨设计上,一干就是27年

  1964年出生的徐丁丁说:“作为惠阳子弟,我很骄傲,因为全国生产大型航空螺旋桨的只此一家,新中国第一副航空螺旋桨就在这里诞生。

  就是带着这份感情,1989年,已经工作6年的徐丁丁开始在惠阳从事航空螺旋桨设计工作,这一干就是27年。

  “几百种零件,装配到一起,再经过调试,成为一副正常运转的螺旋桨——这个过程是相当有乐趣的。”这个在外行看着枯燥无比的专业,在徐丁丁眼里却有意思得很,他常常在下班后依然留在办公室琢磨到深夜。

  正是因为“喜欢”,徐丁丁成长得很快。他用10年时间,从设计所设计员成长为室主任、副所长;又用4年,被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2010年,他又被破格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惠阳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困难。然而,徐丁丁对航空螺旋桨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螺旋桨飞机滑跑距离短、巡航时间长、节省燃油、性能可靠,被广泛用于运输机、支线客机、无人机及特种飞机等领域,是世界航空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令他担心的是“企业效益上不去,会造成技术人才的严重流失,到时候惠阳想‘翻身’就难了”。惠阳一直在寻找能“重振雄风”的机会。徐丁丁也在思索如何尽快实现螺旋桨产品的更新换代。

  2000年,时任惠阳设计所副所长的徐丁丁开始带领团队研制复合材料螺旋桨。

  “这个项目我们最初想和国外合作,但因为技术封锁,没能谈成。”惠阳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兵虎说,“当时,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一是我国的航空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二是可供参考的资料极少,三是项目资金短缺。业内的朋友劝我们放弃,用户也表示愿意继续采用金属螺旋桨。

  “根据积累的资料分析,我们认为惠阳可以设计出复合材料桨叶;从材料、工具、设备等方面看,我们并不比外国进行这个项目时差。如果担心失败,不肯迈出这一步,中国的航空事业就可能因为螺旋桨而受制于人。”在是否研制复合材料螺旋桨这个问题上,徐丁丁的态度十分坚决。

  披荆斩棘,勇于挑战

  ——大幅缩小与国外在技术、研发领域的差距

  在徐丁丁的努力下,惠阳迈出了艰难而有意义的一步。“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复合材料的工艺成型、检测、强度设计等多个环节,都是丁丁带头干的,当时手绘的图纸按A4纸计算超过3万张。如何做疲劳试验,如何进行结构设计,他亲自画图并到现场查看材料及制造过程。”张兵虎说,当时设计团队不超过10个人,每个人都是超负荷工作,丁丁更是主动放弃节假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研制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出现了包边被甩掉、桨叶变形等问题。”徐丁丁说,“出现问题不可怕,只要我们一项项解决就可以了。”他通过对桨叶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用控制桨根外套的定位精度的方法,解决了桨叶变形的问题。同时,在引进国外桨叶模具时,根据螺旋桨发展需要,他前瞻性地提出叶根转接增加为两种:一种用于当时正在研制的复合材料螺旋桨,一种用于后来进行的轻合金桨毂螺旋桨的可互换桨叶研发生产。这个做法确保了研发的节点和质量,拓展了模具的使用范围,在后续四型复合材料螺旋桨的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这款复合材料螺旋桨实现首飞,2009年完成定型并批产交付——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俄罗斯之后第四个可制造大型复合材料航空螺旋桨的国家。

  这款六叶复合材料螺旋桨与之前的四叶金属螺旋桨相比,功率增加了,重量和噪音却降低了。它是我国生产的第一款复合材料航空螺旋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09年阅兵式上的特种作战飞机空警200装配的就是这款螺旋桨。

  复合材料螺旋桨研制成功后,惠阳陆续承担了多项复合材料螺旋桨和金属螺旋桨新型号研制工作,并结合型号研制完成了相应的条件建设,增添了与型号研制相适应的设计软件、制造设备、试验设备及检测设备等。我国航空螺旋桨在设计、研发制造、试验和检测能力方面显著提升,与国外螺旋桨在技术水平与研发能力方面的差距大幅缩小。同时,随着我国对国防建设力度的加强,惠阳的发展再次进入良性循环。

  精益求精,开拓进取

  ——持续提升中国航空螺旋桨研发能力

  “要不断搜集、梳理用户的反馈,哪怕有一点儿不方便,我们也要努力去改进,这样才能出精品。”第一款复合材料螺旋桨研制成功后,徐丁丁根据用户的反馈,提出研制轻合金桨毂螺旋桨,实现桨叶互换的设想。

  事实上,徐丁丁早在研制第一款复合材料螺旋桨时就有这个想法,只是当时为了降低研制风险,采取了两步走的战略,即优先研制复合材料螺旋桨,并有计划地开展轻合金桨毂的研究。

  “以往一个螺旋桨桨叶受损,就需要更换整副螺旋桨;具备桨叶互换能力的轻合金桨毂螺旋桨研制成功后,受损的单个桨叶摘下来后很快能够更换新的桨叶,既节省维修时间,又节约备件资金。”徐丁丁说,目前这款螺旋桨已经应用在空警500上。

  “研制出高效率、高可靠性、低噪音、重量轻的优质螺旋桨是徐总的追求。因此,在工作中他更是精益求精。”惠阳年轻的设计员昝丙合说,“徐总常说,螺旋桨是飞机的核心部件,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使一个螺钉图纸,他也都会习惯性地反复校核。

  在新涡桨配套的螺旋桨系统研制技术方案的制定中,徐丁丁亲自校对全套约500张设计图纸,逐一组织设计团队进行讲解,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

  该项目的研制难度极大,有些设计员的自信心不足。徐丁丁就为他们打气加油:“解决问题是乐趣。如果怕错不敢干,或者连改正错误的勇气都没有,那还怎么进步呀。

  在这个项目中,徐丁丁亲自组织策划该螺旋桨的适航、成附件技术协议制定、接口协调、工作原理分析、试验器建造方案制定等。该复合材料螺旋桨系统的设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随后,徐丁丁先后完成了5000千瓦涡桨发动机用螺旋桨论证报告及研保条件建设建议书的编写工作;协助无人机、AG600等飞机螺旋桨论证工作;组织完成了JL-5螺旋桨的试验、试车及相关分析工作,并取得了TC认证,为惠阳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他还参与多项外场故障分析、现场解决技术质量问题以及对用户的培训等相关工作。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当特种作战飞机空警200预警机、空警500预警机、运8J警戒机等螺旋桨飞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在观礼台上的徐丁丁激动地站了起来,“这是我们惠阳的产品,这是我们自主研制的。

  目前,徐丁丁正在带领设计团队研制电调螺旋桨,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他们努力把螺旋桨推向民机市场,并与国外知名发动机企业进行洽谈,寻求合作。

  徐丁丁说,在完成项目的同时,锻炼队伍、培养人才也是他必须干好的事儿,因为企业的发展除了项目、设备,还需要人才。徐丁丁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来办公室,帮助技术人员解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认真校对每一张图纸,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及时跟设计员进行沟通。

  “徐总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为人却很和蔼。即便我们犯了错误,他也从来不会训人,而是会耐心讲解。”昝丙合说,“徐总几乎每天都会写工作日记,记录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这些数据极具参考价值。同时,徐总还把螺旋桨系统工作原理图纸做成动画,方便我们学习理解。

  徐丁丁说:“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惠阳人责无旁贷。即使千难万阻,我们也依然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