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调整:蓄积发展“新势力”

25.05.2015  20:42

增量调整:蓄积发展“新势力
——新常态下我省加快创新发展推动绿色崛起述评

      2014年,我省化解过剩产能打了一场攻坚战:全年压减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3918万吨、平板玻璃2533.5万重量箱,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当人们为我省化解过剩产能“6643”工程深入推进而点赞时,也不免要问: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这么一大块压下来,全省经济怎样渡过难关、浴火重生?
      省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一季度河北经济数据,给出了答案:今年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6029.5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同比加快2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面对全国共性矛盾和河北特殊困难,正在爬坡过坎的我省经济各项指标好于去年同期,实属非常不易。这其中,蕴含着深度转型的贡献,加快增量调整更是功不可没。
      经济发展,既要做好减法,更要做好加法,最重要的是做好乘法。经济大省河北,通过加快增量调整,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势力”,迈出了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崛起坚实、稳健的第一步。
      生出新产业——
      [加快增量调整,不再靠拼资源、拼环境,而是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起新的速度增长。一季度我省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领域增长较快,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2.2%]
      继去年10月对冀中南6个设区市进行项目观摩后,今年5月5日至8日,省委、省政府再次举行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观摩暨调度会议。观摩的21个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中展示了我省北片5个设区市增量调整的最新成果。
      从张家口的沃尔沃汽车制造基地、上海张江张家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到承德的鼎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创意产业基地、比亚迪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从秦皇岛的正大食品综合深加工、凯斯曼公司汽车零部件项目,到唐山的曹妃甸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唐钢高强度汽车板项目,再到廊坊的华夏幸福基业固安卫星导航产业港、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
      一条条先进生产线,一件件高端产品,一个个新兴产业集群,无不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各地正在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聚焦到增量调整上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补上压减产能的“窟窿”靠增量,保增长靠增量,弯道超车靠增量。增量调整,就是把问题变成商机,把产业的短板补齐。
      新兴产业比重低,就全力做大做强;环境污染严重,就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服务业落后,就像抓工业一样抓服务业……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在省重点项目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61.4%。其中,涉及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已占到省重点建设项目的46.3%,撑起半壁江山。
      扩大增量,我省不再走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而是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起新的速度增长。
      “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季度,全省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5.9%、24.9%。装备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继续下降。
      “无中生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14.5%,为历史最高点。其中,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领域增长较快。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2.2%,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培育新产品——
      [加快增量调整,不是低端的、粗放的量的扩张,而是有质量、有效益的河北制造新脉动的生动体现。我省到2017年每年推出1000项重点新产品,六大创新行动打造河北产业升级版]
      过去一提河北制造,人们的印象就是“傻大笨粗”,脑海里浮现的只有钢铁、水泥、玻璃等原材料产品。如今,这一现象正在改写。一批“高大上”的河北智造开始活跃在经济舞台上。
      我省有了恩必普——这是国际上首个作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个病理环节的创新药物。去年,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这是迄今为止,我省唯一获此奖项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获得这个奖项的制药企业。
      我省能产高铁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成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高铁列车制造基地。在京广、京沪等国家高速铁路干线上,都奔驰着唐车生产的高铁列车。唐车去年超百亿元的销售收入中,有近一半来自国际市场。
      我省还有哈弗汽车、君乐宝乳品、晨阳水漆等一批自主品牌。但对于结构调整任务重的河北来说,向产业的中高端迈进,需要培育更多“第一”“唯一”的专精特新产品,为打造产业升级版提供重要支撑。
      4月14日,省工信厅发布千项工业新产品新技术,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冶金、建材、食品等行业,研发投入总计33.2亿元,形成生产能力后产品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近300亿元,其中8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75%属于自主研发。
      每年推出1000项重点新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占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8%以上。这是前不久出台的《河北省工业领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2015-2017年)》提出的产品创新目标。按照方案,全省工业领域全面实施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六大创新行动,全面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河北制造向河北智造、河北创造转变。
      而随着落实“中国制造2025”、积极跟进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河北制造业开始酝酿新脉动。到2017年,我省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将达到50,物联网产业相关产值将达1500亿元以上。
      壮大新主体——
      [加快增量调整,经济发展不再仅仅依靠传统要素拉动,而是来自创新驱动,得益于深化改革。我省支持大众创业,激励万众创新,一季度全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28家]
      增量调整是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的调整,增量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大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北市场主体少,需要放手发展市场主体,特别是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张家口探索“成批引进”——该市与上海久有、鼎尚等基金公司合作,通过“基金+项目+人才”模式,先后从上海张江、美国硅谷和无锡、北京等地,集中成批引进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44家,总投资达124亿元。目前这些企业已全部注册落地,部分已开始运营纳税。
      廊坊的孵化器“很特别”——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之所以“很特别”,是因为整个基地建起了一个从技术孵化园开始,到中试车间,再到专业厂房及生活配套设施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目前,该基地已引进6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落户。
      加快增量调整,动力不再是传统要素拉动,而是来自创新驱动,得益于深化改革。按照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上市期四个梯度差异扶持,培育更多具有创新力、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今年全省要新增1.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创新创业,各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观念、方式、方法都在转变:
      ——石家庄2015年预算安排6亿元引导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保定给予每个县区100亩土地指标专门用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前9个县区已开始建设,明年将陆续投入使用;
      ——邯郸与科技部建立了“国家领军人才邯郸驱动中心”,搭建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平台,让好人才带来好项目;
      ……
      积极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落实河北“科技10条”,全省兴起大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新高潮。从省科技厅获悉,一季度,全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28家,吸纳社会从业人员21万人,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
      拓展新空间——
      [加快增量调整,不再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截至今年3月底,我省从京津引进项目1787个,累计核准境外投资企业650家]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年五大主要任务之一,即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具体到河北而言,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两大国家战略交汇,无疑将为河北扩大开放,加快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了空间。
      4月3日,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沧州工厂正式开工建设,河北迎来最大体量、最高质量产业协同落地项目,一个总投资达120亿元的巨型汽车工厂将崛起于渤海之滨。
      4月11日,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首批10家入园企业在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开工建设,年底前竣工投产。
      重量级的北京产业转移项目相继“落子”,拉开了沧州市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的帷幕。而实际上,产业协同发展的好戏,几乎每天都在我省各地上演。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下,我省各地竞相到京津淘宝,大量地引进人才,大量地引进技术,大量地发展创新型企业。截至今年3月底,我省从京津引进项目1787个,资金519.5亿元。
      扩大增量不仅仅是“引进来”。我省部分优势产业产能富余,将其变成“走出去”的优势,同样也是增量调整。
      我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鼓励优势产业、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走出去”势头良好。截至今年3月底,我省累计核准境外投资企业650家。冀东集团今年将在南非开工建设年产100万吨水泥项目;河北钢铁集团正在推进的南非500万吨钢铁项目,是中国在海外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全流程钢铁项目;沙河壮大玻璃公司在坦桑尼亚建设的玻璃生产线项目、英利集团在南非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工程等都是中外产能合作的典范。
      加快增量调整是一种蓄势,需要定力和耐心。只有持续蓄积“新势力”,才能迸发出新一轮发展浪潮,实现新的合理的增长速度。全省上下已凝聚成一个共识:加快增量调整,是靠全省人民发扬“蛮拼”精神干出来的,是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出来的,是靠持续蓄势堆积发展正能量实现的。
      放眼未来,我省正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做好增量调整这篇大文章,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相信,随着深度转型持续推进,增量调整不断加快,河北经济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创新发展、绿色崛起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