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沧州每天新增近150位“老板”

17.02.2016  18:32

  去年,全市市场主体迅猛增长,共发展市场主体5.41万户,相当于每天新增近150位“老板”。截至目前,市场主体总数达26.84万户,增长率25.27%,再创历史新高。这是记者日前从市工商局获悉的。

  去年,全市工商系统紧紧围绕“五城建设”战略部署,以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为“伞柄”,以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年度检验照制度改革、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先照后证”等改革举措为“伞骨”,以适时推出的“六服务、五举措”为“伞面”,为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服务沧州经济发展撑起了一把优化环境的“便民伞”。

  作为我市和全省的试点单位,市工商局先行先试,分3个时间段深入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从2015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全市已办理“一照一码”登记事项1.1万件,其中按照“一照一码”登记模式新设立企业4807户。

  践行改革举措,降低创业门槛,促进市场主体准入。企业设立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由226项减少为37项,减幅达84%;推行“先照后证”提示单制度,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方便企业创业前期的建设和筹备;制发《关于支持众创空间等新型市场主体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推出支持众创空间登记、集群注册、容缺受理、股权众筹等措施,支持众创空间等新业态主体发展。初步统计,通过创业基地登记注册的主体达到600余户。同时,规范落实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申请人只需领取相关规范样本,加盖街道或居委会公章后即可作为企业登记所需规范材料办理登记。截至目前,全市工商系统已受理相关事项10余万件。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放宽京津冀对接企业登记条件,如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允许办理筹建登记、支持开展连锁经营、支持兴办家庭农场等。 同时,工商部门推行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为市场主体添动力、增活力。一是提前介入服务,提前审核企业名称、提前预审登记材料等。二是跟踪帮办服务,从提前介入服务起就明确具体责任人,确保登记注册工作顺利进行。三是延时服务,突破法定工作时间限制,延长服务时间,直至企业登记办理完毕。四是上门服务。五是“问题解决式”服务,针对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登记注册量大增的现状,制定了相应解决措施。六是精准对接式服务,从准入政策、商标、融资、企业管理等方面给予企业指导和帮助,积极主动为银企牵线,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帮助创业者破解“融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