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你填报高考志愿:选专业要看性格看爱好

23.06.2014  19:52

  “中考是考后估分填志愿,高考是分数公布后填志愿;中考是传统志愿,高考平行志愿;中考供选择的学校数量小,高考供选择的学校数量多……”以中高考填志愿对比开场,昨天上午,金陵晚报“名师公益大讲堂”上,南京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蒋桂林带来了一场名为“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几点思考”的精彩讲座,他认为,填报高考志愿,考生应该在政策、自我和学校三个方面多些了解,令现场的数百位家长和学生大受启发,结束演讲后不少家长还围着他咨询。

   了解政策

   特别关注平行志愿解读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何填报适合的志愿,首先要有了解,更深的了解才能有更好的选择。”一开场,蒋桂林便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填报志愿前,考生应该对政策、自我和学校三个方面有所了解“在这里,要特别关注对平行志愿的解读。”通过图示对照,蒋桂林表示,“平行志愿则是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相比而言风险要比传统志愿小一些。”他解释道,传统志愿投档按照“志愿优先、遵循分数”的原则。某考生第一志愿落选,即使考生的分数达到或远远高于第二志愿所报学校的投档分数线,也只有在这所学校第一志愿没有录取满额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投档。这种方式就使得考生第一志愿落空后,其他志愿落选的可能性非常大。

   了解自我

   不同性格适合不同专业

  了解政策是为了在政策范围内使志愿填报更加合理,而了解自我则追求志愿填报结果的满意度。“兴趣对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考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蒋桂林表示,有的学生即便感兴趣的学科未必是他的强势学科、优势学科,但由于深得他本人的喜爱,他就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愿望和潜在的个性发展空间。

  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忽略了自己的性格特征,蒋桂林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他提醒考生注意各专业对性格特征的需求度,“例如新闻专业要和人打交道,更需要人社会性强,而土木专业是技能型的,更需要人技能性强。”此外考生还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自主管理水平,因为有的专业明确对健康状况有要求。

   了解学校

   不同校区可能批次都不同

  “填报志愿肯定要了解学校,首先要了解学校的性质。”蒋桂林介绍,目前211院校有112所,985院校有39所(其中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两所高校常被考生忽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还有一些学校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学校和“2011计划”学校。另外,如果报考独立学院或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要特别注意由谁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

  了解学校还要了解办学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有北京和苏州两个校区,北京师范大学有北京和珠海两个校区”,他举例提醒考生,“不同校区可能报考代码,甚至连批次都不一样”,一定要留意学校的办学地点,在填报时加以区分。

  填报志愿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学科,也要了解学校的优势学科,还要了解专业概况。他现场对比东南大学与省内另一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指出其课程设置的差别很大;其次要了解专业实力,名校往往也有弱势专业,而一般院校的某些专业也可能实力很强,师资条件、学科建设情况、硕博点数量等都是体现专业实力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要了解该专业的录取情况和毕业去向,这对能否顺利录取并且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工作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