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林场绿化苗木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26.11.2014  11:00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绿化苗木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交通、旅游、绿化产业兴起,塞罕坝林场及周边地区园林苗木业异军突起,发展强劲,成为林区职工和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新亮点。为使这支年轻的产业大军始终沿着健康道路发展壮大,我们有必要对当地苗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调研分析,发扬优势,纠正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推动苗木产业获取更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此次调研对全场苗木资源和经营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研究,结论如下:一是塞罕坝苗木产业已经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发展潜力巨大,年可供绿化大苗50余万株;二是塞罕坝具有对外承揽园林绿化工程实力,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塞罕坝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1、苗木资源雄厚,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拥有丰富的苗木资源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总场下设6个林场,有 8个苗圃,并已建成以“云杉、樟子松、油松”为主的苗木基地10万亩,再加上可作为绿化苗木的白桦、柞树、榆树和柳树等阔叶树种,总苗木储量可达3385 万株(不包括落叶松大苗),经过调查分析具备采挖销售条件的苗木达到750万株。

(2)苗木供给潜力大

以塞罕坝主要苗木品种云杉、樟子松为例,按 15年(可达4米高)为一个苗木经营周期计算,则每年可向社会提供各种绿化大苗50万株。而近年来,塞罕坝每年批复采挖绿化苗木约22.5万株,实际采挖约12.3万株,仅占设计批复的55%,即实际采挖数量远远低于现有资源供给能力,继续采挖营销潜力巨大。

2、后备资源培育力度大,确保资源永续利用

近年来林场把强化绿化苗木后备资源培育作为调整林业产业发展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并上升到林场发展的战略高度。目前,塞罕坝绿化苗木培育的方式主要有“建设绿化大苗基地、林冠下造林、苗圃培育绿化苗木、挖后补植”四种途径,并基本形成了“苗木基地化、数量规模化、规格梯次化、品种多样化、品质精良化”的发展格局。

(1)绿化苗木基地建设

目前,已建成以“云杉、樟子松、油松”大规格苗木为主的基地10万亩,并且每年林场苗木基地建设不少于5000亩,15年内将新增绿化苗木1873万株,是一个经营周期累计采挖总数的2.5倍,完全能够保证后备资源的及时接续,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林冠下造林培育绿化苗木

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塞罕坝积极探索并实施了林冠下造林培育绿化苗木的新模式,在改变林分结构同时进行绿化大苗培育。在保留低密度的落叶松(25株/亩)林下和大强度抚育的低质低效天然次生林(15株/亩)林下,引种云杉和樟子松等苗木,现已建设完成1800余亩。

(3)苗圃培育

塞罕坝现有苗圃8个,共计育苗面积500余亩,主要培育云杉、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白桦等苗木,培育方式以大田育苗和容器苗为主,每年可为社会提供各类优质造林绿化小苗450余万株。

(4)挖后补植

塞罕坝坚持“挖植并重,永续利用”的原则,采取采挖一株苗木,当年或翌年在原有地方通过平整穴面补植两株优质苗木的做法,来保证苗木越挖越多的资源状况。

3、技术优势明显,为苗木的后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塞罕坝林场依托丰富的苗木资源和林业工程技术实力,2005年成立了“河北塞罕坝绿苑工程有限公司”,以林场为单位分设6个分公司,具有建设部颁发的园林绿化三级资质,公司内拥有正高级林业工程师2人,林业高级工程师16人,林业工程师34人。公司自组建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财政部小区绿化、内蒙古多伦县城区绿化和张北县城区绿化等工程10余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塞罕坝绿化苗木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交通闭塞,供求信息相对滞后。由于自筹资金不足,道路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成为苗木外运的制约瓶颈;信息闭塞,苗木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严重影响着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有苗无市的局面。

二是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不全面。林场落叶松资源十分丰富,全场共有落叶松3761万株,其中平均每年需要抚育修枝的中幼林就达271万株,这些按20%苗木利用率计算尚有约54万株苗木可以利用,但塞罕坝将落叶松作为大苗销售还不成规模,基本上是作为木材销售。

三、对塞罕坝绿化苗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继续加大苗木后备资源培育力度。塞罕坝要在抓住绿化苗木紧俏商机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在科学规划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绿化苗木后备资源的培育力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苗木销售管理,实现“小苗木”向“大市场”的跨越,达到越卖越多、越卖越好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为林场资源培育和经济发展增加不竭动力。再规划建设8万亩以上的绿化苗木基地,增加林场发展后劲。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林苗一体化建设进程。塞罕坝在造林上要加大树种的调节力度,多造云杉、油松以及见效快的彩叶树种,适当调整造林密度,采用以挖代伐的形式进行经营抚育,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挥苗木产业低消耗高产出的优势,推动绿化苗木销售市场发展,增创效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逐步实现以副养林的目标,逐渐形成以绿化苗木销售、森林生态旅游为主,木材销售为辅的良性循环的产业格局。

3、加大集约化经营力度,缩短苗木培育周期。一是通过采取幼抚、松土、除草、浇水、施肥等抚育措施加大集约化经营力度,尽快培育出大量优质苗木;二是销售管理中减少中等规格1.5m-3m苗木销售比例,重点培养工程用苗,提高经济效益。

4、加大绿化苗木营销力度。一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并积极参加各类苗木展销会,及时掌握苗木前沿信息;二是突出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及区位优势,对塞罕坝苗木进行宣传促销,以宣传提效益增收入。;三是落叶松在张承地区、内蒙周边及山西等地适生性很强,市场潜力很大,应加大针对该市场苗木营销力度。

5、进行落叶松大苗推广试验。塞罕坝要在充分利用落叶松苗木资源,对其适生地进行绿化大苗营销外,还要对紧邻适生地域内进行移栽试验,做好经验总结,努力扩大落叶松适应范围,增强其绿化大苗的经济价值。
  6、改变单纯的出售绿化苗木的方式。塞罕坝走出林场承揽园林绿化,工程造林,荒山造林等工程,搞好售后技术服务工作,打造精品工程,树立品牌,创造品牌效益。

7、改善交通状况,提高林区通达能力。呼吁应将林场道路建设纳入省市县各级规划中,加以落实,以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11月17日

李双  王利民  温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