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秋收】规模化细管理 枣农不再望天收

19.09.2015  10:02

立秋之后的几场雨水,让阜平县不少枣农家的大枣出现了裂果,眼看到手的收成“”了一大半。不过在阜平县北果园乡店房村,虽然也遭遇了连阴天,但枣农的收成却几乎没收到影响。

从203省道一路走来,影影焯焯见到了不少枣树,到了阜平的地界就更多了,树上挂着的红色大枣能有六七成甚至八九成。原以为这是丰收的征兆,可跟村民们一聊才发现,如今的枣果正是上糖期,现在的红果因为含糖量太低,所以能见到的红果几乎只能丢弃:

村民:大部分这红的都是坏了!

记者:啊!这大部分都坏了啊!

村民:对啊,这地上都是坏了,你尝尝看,都不甜。

加上大枣上糖时候最怕下雨,入秋以来的几场大雨也让阜平大枣面临着几乎绝收的困境。台峪乡营尔村的段占川告诉我们,他们村里种枣树的时间在这一带算是比较长的,枣树都比一般人家的粗,但遗憾的是,这些年枣树的效益越来越不好,很多村民都干脆放弃了对枣树的管理,听天由命了,“这几年一个是气候的原因,枣坏的厉害。一个是发展规模不大,小点的户里卖几百块钱,现在人们都觉得种枣树不如去打工实惠,它结点我就收,不结我也就不管了。

但路过北果园乡店房村的时候我们却见到了不一样的景象,沿着省道边上一条刚刚平整出来的山路一路向上,裂掉的红枣少了很多,一串串碧绿饱满的果实几乎压折了树枝。正在枣林子里给枣树枝加固的枣农张贵忠,喜上眉梢:

张贵忠:你看这边树枝都折了。

记者:这是枣压折的啊?

张贵忠:压折的!

记者:看着你就挺高兴啊!

张贵忠:现在还不能说丰收,还要下雨呢,要是说不下雨就算丰收了!

张贵忠去年刚从村里承包了200亩枣林,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大枣的质量,他告诉我们,枣树比较难伺候,如果家里是只有百八十棵枣树的小户,忙活一年下只能挣2、3千块钱,如果年景不好,可能白忙一场。但土地流转起来,有专人管理后,枣的品质有了大大的提升:

张贵忠:他这个是刚刚流转过来的,以前这个树上就没有结过枣,就知道开甲,你看把树都开死了。

记者:今年为什么这么好啊?

张贵忠:管理的好啊!

记者:现在在管理方法上有什么区别吗?

张贵忠:以前这个树都不施肥,都没有营养了,你看我们现在用的都是进口的好药,残留特别的少。

作为土地流转的试验点,张贵忠尝到了甜头,按现在的行情来看,这200亩地刨除管理费用,还能收入近10万元,这在以往想也不敢想。店坊村支部书记刘淑军说,这种模式将继续推广,“把户小的都流转成大户,大户有能力管好,老百姓不少得钱,效益也比以前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再成立个公司,就做农副产品,旅游、观光、采摘。”(河北电台记者芳芳、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