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重在落细落小落实

03.06.2014  13:37

□王秀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确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提供了基本遵循。

化巨为细,润物无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上下功夫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而越是艰巨而伟大的事业,越是要求全社会动员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历史与现实无不表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不能只是停留于简单的宏大叙事层面,而是必须通过不断细化,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之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具备与时俱进、与世携行、关照大众、融入生活的能力。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只有通过落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纸上的“说法”变成生活中的“做法”,才能够增强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在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中引领社会思潮。

在这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很早就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关怀,也有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巨细相通的实施路径。比如儒家学说通过一系列的礼节和民俗把仁、孝、慈、义、和、信、俭、廉、耻、善等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细化到家风的培育和传承中,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和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甚至细化到“洒水扫地、待人接物”这样的生活细节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细微之处见精神,把价值观念与人们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强调“”与“”而为民众所接受。

细节决定成败。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人价值准则三个层面进行了细化。要使这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落地生根,还需要进一步在落细上下功夫。要细化到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之中,细化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细化到礼仪制度、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之中,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细化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我省“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表明,只有摒弃居高临下和大而化之的教条式说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性要求细化到人、细化到事、细化到行业、细化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使其形象化、具体化,可感知、能习得,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价值引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