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大唤起林场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

11.05.2015  17:07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绿色是美丽中国的主色调。森林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提出了“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奏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也对森林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塞罕坝大唤起林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认真落实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按照“引育良种,培育后备资源;增林扩绿,开展攻坚造林;科学经营,维护森林健康”的造林绿化发展思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夯实全场生态建设促推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共同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强化管理,良种育苗,大力提高造林苗木质量   培育优质的苗木是造林的基础工作,苗木质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多年来,林场以自身育苗基地为依托,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育苗技术水平,保证苗木优质、高产。林场育苗基地每年培育优质苗木150-200万株,满足林场造林绿化所需苗木。2012、2013年度林场育苗基地分别被塞罕坝总场评为“良种引育先进单位”、“红旗苗圃”。   ——实行良种引育,林场科学调配育苗树种,培育樟子松、云杉、油松、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等优良树种,培育的造林苗木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为林场绿化苗木基地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推行目标管理,林场与苗木基地签订目标责任书,按照成本倒推法确定单株育苗成本,从而“把投资总额与苗圃的育苗总量、苗木保存率、合格种苗出圃率、生产费的亏余相挂钩”,达到增压力、提动力的效果。同时,强化基地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规范育苗技术规程,力争双增双节,提高育苗质量。   ——严格管理程序,制定育苗各环节管理工作制度,严格苗木起、运、贮等各环节的管理,严格落实“两证一签”制度。苗木的调运,要严格建立主管场长、生产股长、苗圃主任、营林区主任四级签发收认证制度;强化越冬苗木管护,明确专人管理,落实责任,勤于检查,严防沤苗、焐苗现象,避免发生苗木鼠害,确保合格苗木上山造林。   ——科学育苗,提升育苗技术及管理水平。利用科学育苗技术,推广使用机械播种;广泛使用农家肥,每亩不少于14立方,增加肥力,减少土壤板结,培育优质壮苗。   二、遵循市场,梯次培育,延伸造林绿化苗木产业链   为实现绿化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发展后劲,林场每年启动2000亩绿化苗木基地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实现苗木品种规格多样化、苗木后备资源利用持续化的良性循环目标。   林场建设一个综合性容器苗培育基地,培育不同规格的云杉容器苗50万株、樟子松30万株、落叶松40万株、油松30万株,集造林容器苗、商品容器苗、良种选育等项目于一体。在保证林场造林用苗的前提下,培育一定数量的市场绿化苗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了综合成本,逐步建设成为集科研、优质造林容器苗培育、绿化商品苗培育于一体的现代化容器苗基地。   科学配置容器苗基质,严格管理容器苗栽培。林场统一思想,积极转变多年来在常规裸根造林方式,因地制宜实施容器苗造林方法,创新容器苗培育机制,快速推进林场造林绿化苗木发展劲头,实现“活、快、好、高”的培育目标,缩短森林后备资源的培育周期。优化基质的配置,做到营养(符合树种的特性、对养分的需求)、轻质(透气、易运输)、保水(加保水剂或黄土);强化灌装的管理,挑选苗木粗壮、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无多头、无病虫害、色泽正常、木质化程度好的壮苗修剪、分级后灌装;落实责任制,强化移植后管理,建立容器苗技术规范考核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容器苗造林整地方式。   云杉平均年生长量为3.6cm,单株最高生长量为4-6cm;樟子松平均生长量7.2cm,单株最高生长量为12.5cm,是裸根造林苗木生长量的2倍以上。   三、强化培训,运用科技,确保绿化造林成效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项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随着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文明,保护造林成果,是全社会的义务。为此林场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学习培训活动。每年举办两次造林绿化技术知识培训班,对基层营林区主任、施工员、技术员、造林工人进行理论学习和山场实际造作技术指导和培训,做到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用科学技术规程指导造林生产。   ——建立领导包保制度和调研制度,场领导班子根据分工分别包保各基层营林区造林工作,坚持下基层蹲点调研,指导、检查造林等生产工作,并与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相挂钩。   ——建立激励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奖惩对等制度。对工程、迹地、攻坚造林地块制定百分制考核办法,并在职代会上通过,严格按照办法落实奖惩,奖优罚劣,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建立了现场会、总结会制度。林场在造林工作中,对造林技术规范、质量好的,及时召开现场会进行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生产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指导能力。造林结束后,林场组织各生产单位总结经验和成绩,剖析存在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办法,落实整改措施;   ——积极开展造林劳动竞赛,树立“赶、学、比、拼”的劳动竞技意识,增强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战斗力,并对评比出的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奖励,激励人们激发勇争一流的思想意识。   ——采取科技手段,应用造林技术新成果。在裸根苗造林上广泛应用生根粉与保水剂,提高水、肥营养利用效率,在土壤压力下保水、保肥,优化湿度条件、蓄水涵养,促进苗木快速生长。通过控制湿度释放,减轻苗木的干旱损伤,同时增加土壤的通气与排水。确保造林苗木抗旱、易生存,提高造林成效;   ——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场领导、生产技术员对全场各造林地块巡回督导检查,对地块随机进行抽查,及时剖解发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严格责任追究,林场与各营林区签订责任书,明确各造林地块直接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及其职责。推行造林通知单制度,通知单上明确了面积与树种等因子,并由主任、技术员、施工员签字,明确了责任,有效地提高了施工队伍的责任意识。   四、整合山地,增林扩绿,开展攻坚造林   随着绿化造林工作的深入,宜林荒山逐渐减少,林场在完成常规造林任务的同时,每年设计规划一定数量的攻坚造林任务,向荒山、荒滩、石质山要效益,增林扩绿。   ——林场对辖区内荒滩、荒山、石质山进行实地踏查、测量,GPS定位,登记造册,便于今后管理和开发利用;   ——攻坚整地,见空植绿。攻坚克难,细致整地。根据攻坚造林地块石质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整地方法。一是砂石混合,石块较小的地质,采用人工镐刨、钢钎杵撬,客土回填的方法;二是石块较大、略为平坦的地块,采用小型机械设备进行钩机整地作业,再人工客土回填,整地穴面达到70公分见方、萱土深40公分,达到并超出整地技术要求标准。   ——统筹兼顾,造管结合。针对攻坚造林地块土壤稀薄、向阳干旱的地理环境特征,一是加强造林苗木的挑选,选择抗旱、适应性强的当地多年生容器壮苗进行栽植;二是强化造林容器苗木的管理,在运输途中防止失水、散坨;三是栽植后铺膜保墒,并适时进行越冬防寒,保证造林成活率。强化造林地管护工作,防止牲畜毁坏,采取挖管护沟、架设围栏等方式,为幼林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科学规划设计,全面推进生态工程建设。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土壤性质,栽植不同树种。对涝洼河滩栽植喜阴、耐湿的云杉等树种;对阳坡石质山多采用多年生樟子松容器苗造林。   五、科学经营,永续利用,维护森林健康   大唤起林场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经营,维护健康,永续利用”的生态建设目标,在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同时,狠抓了造林拨交、中幼龄林抚育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2013、2014年度完成中幼林抚育28819亩次,森林病虫害调查24万亩次,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4.85万亩次,完成造林拨交10002亩次,通过科学经营与管理,实现了生态资源永续利用,有效地维护了森林健康。   ——森林病虫害号称“无烟的火灾”,林场高度重视森林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加强技术培训,熟练掌握调查预测和防治技术,不断提高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水平,确保有虫不成灾,林场连年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四率指标、虫口减退率均达到技术要求标准;   ——坚持执行造林成果拨交和管护长效机制,林场坚持增绿就要护绿,造上林就要成活,让小树苗长成抗风遮雨的大树,为此林场加大森林后备资源的培育和管护力度,管护要做到勤巡护、勤宣传、勤检查、勤与辖区内的村民沟通,疏堵结合,妥善处理林牧矛盾,维护森林资源安全,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为调动护林员工作激情,落实奖惩机制,签订管护责任书。林场对管护好的、没有牲畜危害的幼林地护林员年终按管护面积给予奖励,对管护不到位的,严格按照护林员百分制考核办法给予惩处;   ——科学规划,严格中幼龄林抚育作业。林场成立领导组织,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批复的施工设计方案和技术规程施工作业;落实巡回检查制度,强化项目检查,执行“三员、三卡、两书”制度,加强对山场施工的检查指导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取得了产品经济效益、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六、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才能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塞罕坝大唤起林场多措并举,从保护生态资源安全入手,强化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 ?   ——强化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力度。保护野生动物宣传像森林防火宣传一样,走村入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入心入脑。每年的候鸟迁徙期、中药材采挖期,充分利用广播、流动宣传车、标语、条幅进行宣传。印发《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宣传单,提高全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正确认识野生动物在维护生态平衡、优化自认环境的重要作用,积极促进林区人们自觉行动保护野生动物。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督导检查力度。林区护林员不但肩负护林防火工作,同时还肩负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护工作,对各自辖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经常巡护,适时观察,及时拆除诱捕野生兽类、鸟类的粘网、陷阱、钢丝套等,林区两个望火楼加强候鸟迁徙观测;对非法盗挖野生植物人员及时制止并汇报,妥善处理。    ——严厉打击违法猎铺野生动物行为。林区检查站对进出林区的车辆行人严格执行登记、宣传教育和检查制度,对来林区狩猎人员进行劝退,对违法行为报相关机关处理;派出所加大猎铺野生动物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真正做到打击一个,警示一方的作用,切实维护野生动物安全。   通过三代务林人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塞罕坝大唤起林场营造起了人工林(商品林)12万亩,培育公益林14.8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2.1%,为“绿色明珠”塞罕坝增添了光彩,为京津含水源、阻沙源,为当地拓财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有力地推进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共同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塞罕坝林场 王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