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母亲宁可乞讨也要供儿女上学

15.07.2015  11:12

2009年路峻岭写了一本书——《雏鹰》,书的背面写着母亲的教导:一个人来世几十年不容易,要随时随地地学些东西,要给这个世道留个念想,要给子孙铺段路;见到有困难的人一定要帮,谁一生也断不了遇见三灾六难,帮不了大忙帮小忙,没有钱财有力气,没有力气帮个言语也是对有困难的人一种安慰,人要没这点精神就不配做人。如今67岁的路峻岭感慨地说:母亲留下来的家训给了她力量、影响了她的一生。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谢鑫名

讲述

母亲心地善良 偏爱大女儿胜似亲生

路峻岭的老家在保定市青苑县牛家庄村,村边有一条大河,距离狼牙山很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她1961年考入青苑县初中,1964年考入保定女中,后调入保定机床厂,之后又来石家庄工作、生活多年。2009年她写了一本书《雏鹰》,书中讲述了发生在亲人身上的往事,这本书也彰显了路家人的家风家训。

父亲路兆青一生憨厚、老实,4岁没了娘,7岁打短工,12岁当长工,17岁带着一袋子炒面,一路乞讨到哈尔滨,在那里开荒种菜,每年一个来回,坚持了23年之久。

父亲40岁的时候才娶妻,没过两年有了个女儿,遗憾的是妻子却去世了。42岁的时候父亲又娶了母亲王淑云,那时候母亲才21岁。

在抗战年代,路峻岭家是堡垒户,掩护共产党活动,而路兆青经常给八路军送信。有一次送情报回来,被日本鬼子搜身,虽然没搜到有价值的东西,但鬼子认定他不是良民,便用鞭子抽他,打得皮开肉绽。后来家里托人将父亲赎了回来。自打那以后父亲的身子一直不好,全家都依赖着自强能干的母亲撑着。

大姐是父亲前妻的女儿,按说与母亲没半点血缘关系。但母亲认她为大女儿,对她的照顾更是特殊。地里的活儿不让她干,家务不让她碰,管她吃好喝好,还供她上学。而家里的脏活儿、累活儿,都由母亲的亲生女儿张罗,二姐、三姐没少受累。后来大家问她为什么,母亲说:“你大姐打小没亲娘,多可怜啊,我就得当她的亲娘!

1999年母亲93岁,临终前留下遗嘱:“……我的衣服全部给你大姐,她一当奶奶、二当姥姥,什么她都用得着,剩下的全部烧掉……你大姐命苦,她的儿女们将来如果不孝,你们手缝儿里落落点儿,叫她过好晚年……”

路峻岭揪着心、含着泪认真、仔细地倾听着母亲的肺腑之言,“这是她对这个家的爱,更是她对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儿的爱!她的爱是一种大爱、博爱!

她有勇有谋 以要饭为名搜集鬼子情报

抗战的时候,母亲还给共产党搜集过情报。1940年,离牛家庄村不远的白城村是鬼子的据点。为搜集情报,母亲以要饭为名,带着四个孩子,来到了白城村。住在一户无人的人家内,距离鬼子的据点只有几百米。白天她带着孩子出去要饭,观察鬼子的行动;晚上则聆听鬼子的动静。几天之后她回村,将获得的消息转送给八路军。大家都夸她勇敢有谋略,是个雷厉风行干大事的女人。

除了勇敢有谋,她还时常帮衬村里有困难的人。村里有一户人家到东北开荒,结果男人路上死了,女人也改嫁了,只剩下奶奶和孙子回来了。回村以后家里没有一点粮食,祖孙二人怎么过日子啊!

母亲听说后,二话没说,送去了一口袋饼子,帮祖孙俩解了燃眉之急。后来,母亲还经常救济祖孙俩,“其实那时我们家六七口人,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母亲即使自己不吃,也要帮衬乡亲。

村里还有一家,男孩要相亲娶媳妇。因家境困难,连一身好衣服都没有。母亲听说后,送去了一身新的棉袄里子,这个男孩才相亲成功。

村里还有一个叫秀琴的丫头,父亲没了,母亲改嫁了,她跟着爷爷过。这个丫头几乎每天都在路峻岭家住,母亲像对亲闺女一样对她,教她手工活儿,教她做人,“秀琴在爷爷那儿吃饭,在我们家住,被母亲教导,有十几年之久。

后来,秀琴长大了,该出嫁了,母亲帮着找到了她的亲娘,“秀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我们家!

开明有远见 宁可乞讨也要供孩子上学

母亲开明、有远见,孩子只要愿意读书,再困难也要咬牙供着,毕竟农村娃只有上学才有出息。在上个世纪50年代,母亲已有5个孩子,其中老三、老四在读高中。

1957年牛家庄发大水,颗粒未收,国家拨粮拨款,救济灾民。发款的那天,路峻岭高高兴兴地去领,会计却说没有她家的。王淑云找到村委会,对方明确地告知她:“你们家有钱供两个学生,就有钱买粮食。”村长还对王淑云说:“是不是叫他们俩回来一个!”村里的意思是回来一个就给救济款。王淑云大声怒斥道:“就是砸锅卖铁、沿街乞讨,也绝不叫他们回来一个!

之后母亲洗了不少衣服,做了不少饼子,那是留给父亲他们吃的,“而她则带着我真的去乞讨了。”当时,路峻岭明白母亲的心,她宁愿乞讨也要供三姐和哥哥上学。

于是,母亲带着路峻岭连走了许多村子,风餐露宿十分艰难。乞讨的日子本来就煎熬,饥一顿、饱一顿,而且母亲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管要来多少,只需喝稀的,不准吃干的。干的要保存起来,留着给哥哥和父亲。

乞讨是不能吃回头村的。母女俩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换,住小庙、住场房……转眼十七八天过去了,两大口袋干粮装得满满的。

乞讨的生活让路峻岭记忆犹新,从中她体会到了母亲那颗柔软又要强的心,也体会到了人生无论如何都要有勇气面对,“母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她教给了我胆识和坚韧!

8岁那年

自己在村边水坑救人

路峻岭8岁的时候,有一天中午,她背着一大筐草,正往家走。路过杨家坑时,看见几只鸭子在水里嬉戏,西岸上有个两三岁的光屁股小男孩儿,举着块大土坷拉往坑里一扔,顺势就像有人推似的,眼看着就掉到水里去了。路峻岭扔下筐就跑过去跳到水中,憋了口气,一头扎下去把男孩拽了出来。男孩拼命地挣扎着,一下子死死地抱住路峻岭。路峻岭右胳膊紧紧地搂着男孩,左手抓住岸沿儿上的杂草根儿,两腿拼命地蹬着才到北边儿斜坡处,上了岸,把男孩放在地上,他吐了几口水,就“哇哇”地大哭起来。

男孩家就住在坑的西边,路峻岭把他送回家。路峻岭浑身湿漉漉的,进了胡同口往家走。母亲在家门口正张望呢,见女儿衣服都是湿的,以为她玩水了,带着气就往女儿这边跑。路峻岭扔下筐就往后跑,边跑边向母亲解释。母亲虽然很赞成女儿的做法,但还是十分担心,“你还小,再遇到这种事,赶快先喊人。”路峻岭执拗地说:“人都掉下去了,我哪顾得上呀!”后来,路峻岭对这事也很后怕,因为那坑水最深处有3米,“当时要是救人出意外,那就是死一个搭一个呀!

义卖作品

帮淋巴癌女孩筹钱看病

母亲的家庭观念很重,这一点也体现在路峻岭身上。路峻岭认为,作为一个女人,60岁以前,要以家为重,为家付出。60岁以后,“尤其是我孙女和外甥上了幼儿园,这时候我就该做我自己的事儿了。

2007年路峻岭60岁,家庭的事忙得差不多了,她响应母亲“学些东西”的家训,加入了河北老年大学文学班、诗词班、微机班。至今她先后发表作品70多篇,多篇获奖。其中《雷雨母女情》获“星光杯”全国文学大赛三等奖;《长虹卧坡赵州桥》《深山里藏着个石头村》等文章刊登在美国《美华商报》《新世界时报》上。

2011年,路峻岭加入省作协;2012年她被评选为幸福家庭代表;2013年被评为河北省书香家庭;2014年她家被评为全国首届书香之家。

今年4月,路峻岭回保定老家,听说一个老同学的孙女得了淋巴癌,急需大量的治疗费用。路峻岭把这件事挂在了心上,心地善良的她晚上几乎睡不着觉,总想着要帮帮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后来因为这个事她又专程回了一趟老家,和同学朋友商量如何帮帮这个小姑娘。最终,路峻岭决定在保定的新华书店义卖她的书—《雏鹰》。目前,这本书还在义卖中,路峻岭说,无论卖多少钱,她都要将这笔钱捐给那个小姑娘,希望她治好病,好好生活!

前段时间,路峻岭在媒体上发现,有一个爱读书的人办了一个书社,可惜经营不好,面临着要关掉的危险。路峻岭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她能体会到爱书人经营书社的快乐。之后她主动联系上这个人,给他出了不少主意。最终路峻岭通过社会关系,张罗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计划每个月都到书社讲座,帮书社聚集了大量人气,使其经营突破困境。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