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场景:体验到宁夏的便民、便捷、便利

14.08.2015  13:27

初次来到宁夏,走马观花之间还谈不上对“塞上江南”能有感性认识,但几出场景却让人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星期一早晨,在银川市市民大厅里,聚集了不少前来办事的市民。单从建筑规模上来看,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的银川市民之家就开创了全国之最,大厅里包括20多个单位700多个办事窗口,可办理400多项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每层楼的走廊里,排队等候处和谈话区都置有供市民休息的椅桌,还有提供饮料食物的小卖部。随处可见的海报向市民提醒办事注意事项。

在这里,不仅护照、港澳、台湾通行证办理一站式服务到底,繁琐的机动车相关业务也就一个窗口就解决了。据介绍,银川市民大厅正式运营以来,银川市将原来69枚公章全部换成行政审批专用章,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这是场景一,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便民”。

在银川IBi育成中心,宁夏希望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向全国网络媒体的记者们演示“小事儿”。

小事儿”是该公司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以老百姓的信息生活为导向、以便民惠民为基础的服务平台。为了给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小事儿”平台与政务网络联通,成为政务办事大厅的互联网窗口,市民可以通过“小事儿”平台,在家轻松获取办事指南、办件查询、网上申报、网上预约等政务服务。

点开手机APP,水电费、通信费在线缴纳,网上医疗预约挂号,可查询交通违章、食品安全追溯等30多个服务项目……许多生活中繁琐杂事通过“小事儿”就能轻松完成。这让在场的许多网络媒体记者们都赞叹不已,纷纷亲自上手尝试。这是场景二,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便捷”。

在银川综合保税区,宁夏如意科技时尚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纺织企业。该公司负责人告诉全国网络媒体的记者,公司进入综合保税区后,受益不少。

在保税区里,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北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启动后的第一票货物就是他们公司的。该公司进口的18台细纱机通过铁路专列运抵银川,通关时间节省了3天以上,节约物流成本12万元,为企业争取了时间。

该负责人还举了个例子,公司投产后进口棉花,不需要繁琐的通关过程,享受保税的政策,直接就进入综合保税区;纺织品生产出来后,也不需要检验的过程,直接按出口商品运到外国客户的手中。同时,在综合保税区里的企业还能享受到免税、退税、免检等政策。这是场景三,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便利”。

从青铜峡的农村淘宝到石嘴山市的市政服务中心,这样的场景在宁夏还有很多。从这些场景中我们看到,“图变”的宁夏先行“图便”,实实在在地为群众、为企业谋求便捷、便利的生活发展途径。在“便”的推动下,宁夏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记者 李柏杉)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