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安全为何总上演步步惊心

18.11.2015  12:15

  11月16日,深圳地铁3号线行驶中途紧急停运10分钟。深圳地铁集团称,是一把掉落在轨道上的雨伞,导致轨道短路了。“停车之后,车上没电了,没开灯,没空调,没开门,没广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乘客李先生回忆,当时车内的乘客很混乱,“有的敲打门窗,有人在按紧急救援,后来有人打开应急门透气……”(11月17日《南方都市报》)

  地铁被逼停10分钟的事故,在很短时间内就有了调查结果,是乘客携带的雨伞掉落在轨道内,引起电路短路造成的,并非是故意行为。有了这个结论,市民总算可以放下心来,因为这只是一次意外事故,并非有人破坏。但是,“雨伞逼停地铁”事件中诸多问题却不能忽视。

  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百密一疏,即使是再完美的预防措施,也不可能尽善尽美。不过,深圳地铁似乎并非只是存在安全瑕疵。因为这种“地铁惊魂”已经多次上演,仅仅在媒体可查的新闻就发生了好几起。要么是物品掉落引起的,要么是突然停电引起的,要么是系统混乱引起的。如果说,“雨伞逼停”只是巧合还能接受,问题是仅仅“雨伞逼停”就发生了好几次。

  对于“雨伞逼停”,地铁方面的解释是,深圳雨水较大,携带雨伞出行的乘客很多,也就有了这样的事情。不过,这只是客观理由。既然,此类事件多次上演,是不是在管理手段上出了问题?一方面说明地铁站台大门的设计存在容易掉落物品的弊端,一方面说明引导不力。当一个城市的地铁数次上演步步惊心的时候,恰恰到了该反思管理手段和模式的时候了。

  当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作为地铁管理部门来说,也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问题还在于,当发生意外之后,该做些什么?通过报道我们可以看出,“雨伞逼停”地铁之后,车厢内是极为混乱的。由于地铁恰恰处于特殊路线,是悬在半空中的,这就增加了乘客的恐惧感。

  这个时候,车上没应急灯,没空调,没广播。乘客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岂能不恐惧?于是,有人呼救,有人拍打车窗……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地铁突然停驶之后,突然断电之后,管理部门该如何迅速安抚人心?有没有办法将真相及时让乘客知道,以使其打消慌乱和恐惧?车内的广播、照明是否也可以配备专用应急电瓶?这样才能保持与乘客的沟通,将信息传递给乘客。

  通过这起事件还暴露了乘客的慌乱心理。那么,地铁管理部门是不是也有义务让更多乘客有能力冷静处理这类事件?如果因此引发踩踏等安全事故该由谁承担责任?《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发社会关注,希望把应急预警机制写进去,比“雨伞逼停地铁”更可怕的是没有预警之伞。地铁安全重如山,岂能总是上演步步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