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地灵出人杰 细数河北历史名人⑯ :韩婴

24.02.2016  10:20

  导语:河北自古属燕赵之地,文化底蕴丰厚,地灵人杰。自古至今,有无数风流人物出现在这片土地上,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韩婴,西汉前期儒家学者,经学家,西汉今文《》学中“韩诗学”之开创者。西汉燕(今属河北)人。今天,小编带你走进这位西汉思想家。 韩婴雕像。    人物简介

  西汉燕(今属河北)人。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治《》兼治《》,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其诗语与齐、鲁大不相同,他推测《》之意,杂引《春秋》或古事,与经义不相比附,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皆引《》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燕、赵言《》皆本于韩婴。赵子、淮南贲生即其高徒。赵子传蔡谊,三传形成韩诗的王学,食子学和长孙学,学徒甚多。后人认为他的《》学不如《》学精深,司隶校尉盖宽饶本受《》于孟喜,见韩《》两好之,更从受之。

  韩婴生活的年代,正是西汉王朝刚刚建立不久。当时,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我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方面的空前窒息。西汉统治者总结秦速亡的经验教训,比较注意了倡导思想解放、言论自由。起初,黄老之术受到重视,得以流行。后来,儒家逐渐活跃起来,他们以秦的速亡为借鉴,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大力宣扬,并屡屡向皇帝上书言治乱之道,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重视。所以,在汉初的博士宫中,有很大一批是儒生,韩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儒生之一。他曾仕西权的文、景、武三朝。文帝时为博士,在社会上很有名望,在思想上对皇帝有直接影响。汉景帝明,韩婴迁为常山王太傅,故世人又称他为“韩太傅”。汉武帝时,几次召举贤良方正,策问古今治世之道。韩婴曾和著名大儒家董仲舒在武帝面前进行过一次辩论。史称“其人精悍,处事分明,仲舒不能难也。”(《汉书·韩婴传》)

   西汉今文派学者

  西汉的文化景观,直接影响了后世的文化走向。秦汉以前是百家争鸣,秦朝保留了百家,但却终止了争鸣。等到西汉想恢复的时候,项羽的一把火,又把秦朝的藏书都给烧了。于是西汉时的主流文化出现了两个派别,一个是古文派,一个是今文派。韩婴的学问属于今文派。

  今文派,就是从老师那儿听来,然后再用西汉的文字转述下来,这里面个人发挥的成分很多,它追求文字之外的含义,用今天时髦的话说,是要挖掘文字背后的“在场形而上学”,好像一部书的意义,不在于这部书的文字之中,倒像是在文字之外,就像“关关雎鸠”是讽刺谁谁的,挖来挖去,越挖越深,也越挖越玄,这是后话。另一个是古文派,这一派不是从老师那听来的,他们的文本是从民间搜集上来的,只不过这些文本已经不那么完全了,就像现在的考古发现,都是零碎。这派的人,因为见不着全部的文字,当然就是见着了,可能也不见得就认识,那都是些秦朝以前的东西,看不懂的不能瞎发挥,没办法只好先考证,这一考证,弄了两千多年。这派的学问,有点像今天的“文本之外无意义”,他们只求文本,不好“微言大义”。

   思想主张: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

  韩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其思想直接承袭荀子,但又尊信孟子,以“法先王”代替“法后王”,以“人性善”代替“人性恶”。使儒家内部斗争最激烈的两派观点达到统一。他吸收周秦观点,并加以改造和更新,认为“福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统治者必须节制欲望,“轻谣薄赋”,“使民以时”,避免战争;以“谦德”为立身行事的准则,即“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大足以治天下,中足以安国家,近足以守其身”。为了维护大一统,他主张忠高于一切,孝从属于忠,若忠孝必舍其一,则宁做忠臣,不为孝子。臣下对君主要“以道覆君而化之”,“以德调君而辅之”。

   学术贡献: 对《诗经》进行注释

  韩婴在学术上的重要贡献,是他对《诗经》进行注释。“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从而,自创“韩诗”一家,与辕固的“齐诗”,申培的“鲁诗”被后人并称为“三家诗”,同属今文诗学。乾隆《任邱县志》有清朝东阳县令庞玺(任邱人)写得“韩婴墓”一诗:“汉朝诗学互争雄,齐鲁同时擅大名,海内近崇朱氏学,更无解人说韩婴。”概括了韩婴在学术上的重要贡献。司马迁在《史记·儒称列传》中对韩婴注释,传授《诗经》的责献也有很高评价,指出,自汉武帝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

  韩婴所注《韩诗》,多引古事古语,虽然每条都征引《诗经》原句,但主要不是对这些句子进行字面上的解释,而是用以与古事相印证,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宣扬儒家思想。这一点,与“齐诗”、“鲁诗”有很大不同。

  《韩诗》在西汉时期流传较广。汉帝曾下诏书专门征求能传授《韩诗》的人。当时有不少人以传授《韩诗》而做官。韩婴注释、传授《韩诗》写了很多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韩诗内传》四卷,《韩诗外传》六卷,《韩政》十六卷,《韩说》四十一卷。可惜这些作品到魏晋之时大都失传,只有《韩诗外传》留世。后来,随着韩婴著作的亡佚,《韩诗》也失传了。到清代,赵怀玉收集《韩诗内传》佚文,附于《韩诗外传》之后。陈乔枞也辑有《韩诗遗说考》。这些都成为今天研究汉代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

   人物评价

  韩婴不仅在注释、传授《诗经》、首创《韩诗》方面有重要贡献,而且对《易经》也很有研究。做过很多注释,著有《周易传韩式二篇》。因当时燕、赵一带盛传《诗经》,所以,对韩婴所著《易经》学者甚少,只是传给本家子弟。其孙韩尚曾随韩婴学“”、“”,但他“”不及“”。于是韩婴专门教他《易经》,后被朝廷任为博士,专门讲、注《易经》。汉宣帝时,研究《易经》有名的涿郡韩生,就是韩婴的后代。韩式“”传,有其独到之处,并受到时人的欢迎。遗憾的是,韩婴的饿“易经”著作由于战乱也未能保存使之流传后世。但是做为一代著名学者,他的历史作用是不会因此而磨灭的。

  (据国学网、北京日报、凤凰网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