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方官员生态意识淡薄 媒体:重大决策独断专行

15.06.2014  13:24

  “沙尘漫天”的记忆尚未退去,“雾霾围城”的景象不断出现。近年来,空气的恶化,让人们对“生态环境”这4个字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了一次以“破坏生态环境犯罪”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最高检侦查监督厅副厅长元明说出了“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生态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的话,引发了舆论关注。

  稳步渐进但却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带来了城市乡村的面貌巨变。但对于很多人来说,道路越来越宽广,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却同时失去了一些宝贵的东西。比如,在曾经熟悉的故乡,幼时记忆里清澈见底、可以自由游泳的小河,早已变得浑浊不堪,污水横流。曾经清新无比的空气,也因工业污染变得“艰于呼吸”。

  原本生机勃勃的绿色故乡为何变成灰蒙蒙的陌生地方,这一切,跟地方官员有何关系?曾几何时,为了发展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有的地方领导喊出了“招商引资是功臣,破坏招商是罪人”、“谁耽误地方发展一阵子,就让他难受一辈子”、“谁砸了引进项目的招牌,就砸了谁的饭碗”。这些口号极端、鲜明,道出了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急迫心情。是啊,为官一任,谁不想在时间有限的任期里干出成绩?谁耽误了地方经济发展,在这些官员眼里就是“真正的罪人”。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以引资金、上项目为代表的快速发展模式,让很多地方官员患上了“项目饥渴症”。大干快上,来者不拒,哪怕是钢铁、造纸、煤电等对生态环境造成深远影响的项目也是一哄而上。在一些官员的意识里,贫穷、落后、发展缓慢是“长痛”,不改变这种面貌愧对父老乡亲,愧对这一方热土。而牺牲环境毕竟是“短痛”,大不了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而对于广大公众而言,牺牲环境才是“长痛”,水变质、空气中充斥着污染的气息,发展的意义又在哪里?

  一些地方主要领导热衷于“一把手说了算”,重大决策独断专行,如果有人站出来,哪怕是地方政府中的环境监测人员提出半个“不”字,也会被领导视为耽误发展,干扰工作的杂音、噪音。而一旦被主要领导视为“异类”、“干扰者”,相关人员乌纱难保,前途堪忧。因而,在很长时间里,“保护生态环境”的声音受到压制,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越来越少。在不断爆发的环境污染事件中,地方环保官员的失职现象越来越突出。据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李忠诚介绍,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中,检察机关共查处环保和安监部门5名人员涉嫌渎职犯罪。而在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中,河池市环保局副局长因“环境监管失职罪”和“受贿罪”被判刑。

  以“发展经济”的名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企业发生污染现象,最终导致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近年来,一些地方环保干部被追究“环境监管失职罪”,起到了震慑作用。虽然,放任生态污染并干预执法的做法有所收敛,但对于很多地方官员来说,重视经济发展、漠视环境污染的治理思路并未改变。最高检此次敲响的警钟,为谁而鸣?